第(1/3)页 丁红整个人气质都变了,像小学生一样,坐直了身体,甚至摊开随身携带的日记本。 “我求你细嗦…… 中间商怎么跟钢铁厂采购部门对接,原材料和仪器的需求,从车间到采购员到经销商如何实现运作流程?” “这你就问对人,你别看我岁数小,这些年走过南闯过北,火车道上压过腿。 见过要饭的,告状的,酷酷往人群里面扔大便的。 疏散的,添乱的,捡起来咔咔往嘴里炫的。 你听我给你慢慢编……” 丁红又想打人。 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李奇这孩子脑袋怎么长的呢? 李奇不再逗她,把自己的经历结合当时的时代,再加上自己的思考,一点点掰开了揉碎了往丁红脑袋里面喂。 有时候一个概念或者一个流程需要反复讲解很多遍,丁红才能模糊掌握其中的精髓。 确实有点太超前了。 刚刚从计划经济里走出来的人很难理解那种完全自由开放的市场活动。 在曾经一段岁月里,比如说,面包厂和糖块厂就在隔壁,可如果面包厂的人直接拿面包跟隔壁厂换糖块,那就都得进监狱。 必须等面包和糖块生产出来之后,先送到市里,甚至省里,再由省里统一分配,返回来之后,到了基层,才能由领导把糖块送到面包厂,再把面包送到糖块厂…… 这就是华国曾经的制度,谁也没招。 丁红的本子上越记越多,李奇想停都不好使。 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的往出抛,最后李奇都惊呆了,丁红接受能力太强,反应太快。 在几个小时时间里,她已经彻底理解了李奇所有的想法,甚至能够举一反三,提出自己的见解。 李奇不由得感慨,比不了啊。 到底是科班出身,底子厚,经验丰富,又出国考察好几年。 丁红很快抓住了问题的实质。 其实李奇这几天闲下来的时候,也曾经想过这条路。 以他和周国栋,邱大娘的关系,自己注册一家公司,在未来的太河钢铁厂供应链里,简单分一小块蛋糕,每年弄个一两百万纯利润,不难。 所谓靠山吃山,靠厂吃厂,南来的北往的,佳木斯的鹤岗的,任凭你再强的龙,也斗不过他这种地头蛇。 至于风险,只要他退得够快,风险就追不上他,甚至可以用李满堂的名义注册公司,规避掉后续的问题。 坑老头永远是最简单粗暴且有效的手段。 毕竟到追责的时候,李满堂都70多岁了,大概率能躲避掉追究。 不过他最终还是放弃了,他的重生如一只蝴蝶,每次扇动翅膀,都可能改变一些事情。 他不想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