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张志勇唾沫横飞道:“怕个鸟,我家那贱货在资江日进斗金,我不帮他败败家,他也会用到女人肚皮上。” 李恒、麦穗和孙曼宁三人面面相觑一阵,下一秒乐不可支地笑出了声。 哎哟!缺心眼虎是虎了点,但有他在,众人还是蛮开心的。 蓝天饭店,二楼包厢。 透过窗户望着一行人离去,忍耐了许久的黄昭仪这时才开口询问:“廖主编,邹平今天招待的客人都来自湘南?” 口音是瞒不住的。 除了李恒的普通话几乎没掺杂外,其他人或多或少带有浓郁的湘南地域音色。 尤其是那张志勇,说话特色极为明显,一股子旮沓味。 廖化回答:“确实来自湘南。” 黄昭仪进一步问:“邵市人?”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猜,假若这伙人不是来自邵市?假若这伙人里没作家十二月? 那不值得邹平卖这么大力。 而她也是收到了邹平这几天的动态信息,才特意寻上廖主编来这边吃饭。 今天看起来同李恒一伙人是偶遇,但一点都不偶然。 自两个月前,黄昭仪被婉拒后,她表面上没什么,该工作工作,该授课授课,该登台表演表演,该吃吃,该放松放松。 可每当闲下来,可每当一个人孤单呆在家里时,就会闷得慌,越想越岔气,我就那么不堪? 思虑过重,她甚至一度怀疑过去对自己示好的异性都是冲着自己家庭条件来的,不是自己有魅力! 廖化放下筷子,点点头。 黄昭仪又张望了一番逐渐消失的背影,沉吟许久问:“哪个是作家十二月?那个中年男人?还是那个年轻人?” 本来,按照李恒给她的信件,她一开始是猜测麦冬的。 麦冬符合信里的描述,中年人,妻子身体不好,需要照顾,小女儿还要订婚,暑假走不开。 不过这里有个让她不解的地方:麦冬长相还挺周正,但身上缺少书卷气息,反而有股豪气冲天的气势,结合其肤色特征,倒像是个常年在外奔波和充满世故的人。 这与她印象中的老师和作家身份不符。 相反,那个面相过硬的年轻人,不仅气质温润,全身上下透着一股文艺范,而且对方一看到自己就下意识往后退了一步,这让她生疑。 当然,她之所以这样问,最重要的是自己试探性向邹平发出一起吃饭的邀请时,邹平本能地看向了李恒。 凭此一点,黄昭仪就认定李恒应当才是邹平最重要的贵客。 只是,李恒真是太过年轻了一些,观其年龄和自己的外甥女差不多,《活着》和《文化苦旅》真是对方写的吗? 为了同作家十二月能流畅交流,能产生灵魂共鸣,《活着》她前后看过7遍。 《文化苦旅》更是让她爱不释手,比《活着》更惊喜更喜爱,这两天有空就会翻阅欣赏,看着那优美到过分的文字,看着那跃然纸上的敦煌莫高窟、月牙泉、都江堰、柳侯祠和三峡,她的心情从来没有这般愉悦过。 但是每次精神愉悦过后就是苦恼,人家这大作家摆谱呢,还没见面就否定了自己。 每每这时候,她就特后悔,后悔一时冲动寄照片给对方。 要不然,朦朦胧胧的,自己说不定还能准时收到他信件。 黄昭仪无数次对着镜子进行内心剖白:自己到底是怎么了? 是真的被对方的才华和文字吸引了? 还是被拒绝,咽不下这口气? 人家给自己写信时,没有任何暧昧之词,至多温馨,可她就喜欢这种淡淡的温言细语,百看不厌。 今儿出门之前,她特意戴了一副墨镜,就是不想对方看清楚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信件,她觉得作家十二月是一个洞悉人心的高手,她莫名惧怕。 黄昭仪这个问题,廖主编一时有些犯难。因为他能明显感觉到李恒不想进一步和昭仪有牵扯。 老实讲,他也蛮郁闷的。 昭仪家世不错啊,自身出落的美丽大方,从小到大不乏追求者,可偏偏就对没见过面的李恒产生了不该有的情绪。 更天意弄人的是,李恒不仅比她小一圈,更是对此相当排斥。 思来想去良久,廖主编叹息一声说:“昭仪,对方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态.” 见她不说话,廖主编顿了顿,换个口风苦笑道:“你心里已经有了答案,还何必来问我?” 黄昭仪说:“确实有答案,但这个答案让我更加困惑。” 廖主编哑然,明白对方的困惑在哪,于是说:“从洞庭湖回来的当天,我拿着《文化苦旅》去了老师家。 老师看完后发出了感慨“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我果然没看错人”。”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结合其语境“新人”,再结合说出这话的巴老爷子崇高身份,一切豁然开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