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浪成于微澜之间-《汉官》


    第(2/3)页

    由此可见,洛阳朝堂上的诸位公卿治国理政的水平还是有的,只要不牵扯到个人利益,他们通常都能做出最佳安排。

    但对于这个封赏魏哲觉得满意,有些人却不这么觉得。

    ……

    话说黄巾之乱平息后或许是感觉万事大吉了,宦官们便又开始作妖了。

    本来按照皇甫嵩报上去的军功,傅燮封侯都绰绰有余。

    可赵忠张让等人记恨他战前所上的《请诛中官疏》故意从中作梗,凭空诬陷傅燮,幸好天子还记得傅燮的上言,不加问罪,但也不封赏。

    有功之士却不得赏,不知道有多少人闻之心寒!

    傅燮本人倒是还好,并不因此就背弃天子。

    可是听到魏哲的赏赐后,傅燮却觉得是自己连累了他。

    因为在他看来魏哲的功劳足以征辟为郎中,入宫为天子执戟。

    而这才应该是没有根底的汉室良家子最正统的入仕流程。

    纵观本朝百余年历史几乎九成太守都有此履历,便是董卓也不例外。

    于是临别之时,只见傅燮颇为歉意的拍了拍魏哲肩膀道:

    “日后倘若遇到难事,可来洛阳寻我。”

    说罢他便带着两个老仆萧索的离去了,倒是让魏哲哭笑不得。

    他倒是不觉得自己被傅燮连累了。

    再说了,入宫为天子执戟哪里有治理一方自在。

    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次日曹操离开时竟然也找上魏哲。

    “倘若遇到难事,日后可来谯县寻我。”

    说罢曹操便豪迈一笑,潇洒的带着一干锦衣骑士疾驰而去。

    曹操自然不会有什么内疚的感觉。

    他只是觉得魏哲是个人才,加上孙坚没招揽成功,便随手抛出橄榄枝。

    当魏哲想明白这层意思之后,也就没有放在心上。

    当然,像魏哲这样的幸运儿不多。

    大军之中其他义从队伍首领大多只被封了个县尉罢了。

    至于像太史慈这样孤身投军的更是赏赐些金银绢帛就打发了,用的还是大军缴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