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蝴蝶效应-《汉官》
            
            
            
                
    第(2/3)页
    别看他嘴上时常调侃高句丽人,但心中却明白这是辽东的一个大患。
    倘若一味的贬低高句丽,则无异于蔑视辽东的汉人。
    要知道汉人的一个玄莬郡都让高句丽给侵吞了。
    如果高句丽人是废物,那么辽东汉人岂不是更废?
    ……
    次日,增地县。
    随着魏哲的命令发出,各县屯兵很快便陆陆续续的赶到了。
    与此同时,斥候也带来了更详细的消息。
    “浿水县被围,尚未破城!”
    “高句丽人袭城未果之后,便绕城南下,沿浿水袭来。”
    说到这里,斥候略有犹豫,但还是禀报道:
    “此次入寇贼军首领,观其旗帜乃高句丽国王高男武。”
    “不过属下探查之时并未看见此人。”
    闻听此言,魏哲也没有责怪,勉励两句后便让他下去了。
    随即魏哲没有立刻做出决断,而是看向一旁的公孙昭。
    “阳明,你怎么看?”
    毕竟公孙昭曾任玄莬郡高句丽县丞,辽东郡襄平令等职。
    对于高句丽人,他算是了解颇深。
    而面对魏哲的询问,公孙昭想了想还是直言道:“高句丽人多生活于大山深谷,土地贫瘠,气候寒冷,故此彼辈虽然耕作,但收获的粮食一直不多。也正是因此缘故,其族方有节食之俗。”
    说到这里,只见公孙昭面露忌惮之色道:“与我朝不同,此辈国中尚武之风盛行,因无圣人典籍教化,故举国上下,人性凶急,最喜寇钞,与贼匪无异。”
    听到这里魏哲也不奇怪。
    既然高句丽物产不丰,那么战争掳掠显然是更好获取物资的一种方式。
    从这点来说,高句丽人倒是与后世同样崛起于白山黑水的女真人差不多。
    然而随后公孙昭的讲述,却让魏哲对高句丽有了一番新认识。
    ……
    话说魏哲虽然出身于玄莬郡,但记忆中关于高句丽的资料却不多。
    毕竟普通豪强并不需要关心这些,只需要关注眼前的一县之地就行了。
    此刻听完公孙昭的解释,魏哲这才知道高句丽本出自扶余国。
    原来在前汉末年,夫余王室曾发生过一场内乱,老王死后,新王对其他兄弟大加迫害,于是扶余王庶子朱蒙被迫出逃。
    然而朱蒙之母本为夫余王侍婢,故此他并没有什么支持者,只有母族桂娄部一个小部族随他南下,最终在沸流水(浑江)流域的卒本川定居。
    故当时又被人称之为“卒本夫余”。
    但朱蒙却颇有才能,在卒本川定居之后先后收服或吞并了“涓奴、绝奴、顺奴、灌奴”四部,与“桂娄部”一起形成高句丽早期的五部。
    并且此人在站稳脚跟之后,就征服沸流水流域的土著“沸流国”“荇人国”,取其地为城邑,后面更是收复了北沃沮之地的诸多部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