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新闻学-《影帝:我谢谢你哦》
            
            
            
                
    第(2/3)页
    逆大势者,不会有好结果。
    可逆民心,也不会有好结果。
    这就难了。
    换一般人,准是赶紧去岛国。
    我管你观众怎么想呢。
    你给我花过多少子?
    你都没有给我花100万,我鸟你干什么?
    立马在人前献媚,赶紧抱着鸠山桑的大腿。
    但这也是这帮人不配去的原因。
    因为这事不是代表你自己,而是代表国家的脸面。
    卑躬屈膝,点头哈腰的,像话吗?
    得硬气些,观众才爱看。
    所以张远琢磨半天,琢磨出一条道。
    首先就是“叶师傅‘杀’到东京”的新闻头条。
    得在香江先上,然后让内地媒体转载,这样风险小。
    很多新闻都是这么转一手的。
    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让江志墙联系岛国发行方。
    就是那些同意了上映《速度与激情4》的主。
    再找他们做件事。
    想办法让《叶问》在岛国上映。
    这是其实不难。
    因为他已经“解封”,并且《叶问》本身是一部票房相当不错的电影。
    而且在张远与一哥会面后,他在岛国也上了各大媒体的头条,人气指数上升。
    岛国媒体最爱做的街头民调中,半数人认识,或者表示曾经在电视上见到过他。
    “是一位非常帅气的华夏艺人。”
    “他会不会成为辰龙第二人?”
    “我看过你的动作片,卡阔以呐。”
    街访中,樱花妹是认得他最多的群体。
    本来也是他的受众。
    民调数据相当不错,获得了岛国的群众基础。
    既然有人认得,岛国发行和院线也是要赚钱的,何乐而不为。
    至于《叶问》说的是打鬼子的事……
    区区杀父之仇都能“何足挂齿”,这点小事不足为虑。
    《叶问》中至少没拍摄鬼子搞屠杀的事。
    那年头虽然已经开始改教科书,但岛国还是承认自己侵略过包括华夏在内的亚洲国家的。
    只是不承认大屠杀。
    后来则是连侵略都不承认了。
    尤其是华夏实力愈发高涨,岛国新闻频频表示对华夏军力的不安后。
    不少岛国民众都怀疑“当年我们真的侵略过华夏这样的强国吗?”
    他们都不信。
    就这样,江志墙一谈便妥了。
    这片子能卖多少钱,张远其实一点不在乎。
    他在乎的只是能上映就行!
    而后就是新闻学魅力时刻。
    他在自己的“张远工作室官方号”微博上,全程跟踪发布自己的行程。
    从前期准备,到正式到访岛国,再到见面,结束,回国。
    一路都有照片和文字解说。
    在这年头,此级别的“路透”相当先进。
    此时大部分人最多只能看看剧照,花絮,从这些事上了解明星的工作。
    现在全程照片直播,大大满足网民的好奇心!
    并且张远提前和新浪打了招呼,告诉对方自己会那么做。
    新浪都激动了。
    我正推销微博呢,这就来了个帮我打广告的。
    流量玩了命的给,还去买百度搜索词条。
    就这样“直播”,到了会见结束后,他还发了在首相府邸前的到此一游照片。
    几天后,确定《叶问》会在岛国上映后。
    他再发了条总结性的微博。
    “近期完成了重要工作,与岛国新任首相鸠山先生见面。”
    “对方表达了对华夏文化的喜爱,并称中日是千年邻国,应当互相友爱。”
    “而且这种友爱是建立在正确认识历史的前提下的。”
    “鸠山先生和妻子还说曾看过我的电影,我与对方就华夏电影事业进行了交流。”
    发完这条,又更了一条。
    “《叶问》将于明年2月登陆岛国院线。”
    并贴上了海报。
    前后两件事其实没有任何关系。
    但他这么搞宣传,看着就像是他与首相交流后,对方特许《叶问》在岛国上映。
    这就是新闻学中的“嫁接”手法。
    分开看没毛病,合起来看也没毛病。
    有什么问题,都是你们自己想出来的,我可没说。
    诱导读者去联想,也是一门功夫。
    这样一来,我就不是单纯去回见岛国一哥,而是用一部反战动作片打开岛国市场去了。
    这也是他一开始想穿大褂的缘由。
    只是人家没同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