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是说长得像,而是那种阴翳太像了! 太后坐在停灵大殿门口,听着殿后传来的阵阵哭泣,眉头不易察觉的皱了皱,眼神中闪过一抹深切的悲痛。 然而老太太知道,眼下还不是自己放肆悲伤的时候,她必须把庆国完完整整的交给陛下和她都看重的人手中,方才能真正的休息。 殿门外,依李氏皇族当年发迹之地的旧俗,摆放着一只黄铜盆,盆中燃烧着市井人家用的纸钱,纸钱渐渐燃烧成一片片灰烬,仿佛在预示着人生无常,不管再怎么风光无限,最终也会沦为一缕烟,一抔灰。 整个皇宫都在忙碌着,在压抑中忙碌着,除了忙碌着皇帝陛下的丧事,还有忙碌着一件决定庆国将来走向的大事,那就是谁会在太极殿上坐上那把椅子。 所以相较于太极殿,停灵大殿反而显得有些冷清。 老太太浑浊的目光从殿中的棺材上收了回来,看向了旁边躬身的老太监,用沙哑的声音问道:“人到哪儿了?” 侯公公佝偻着身子,强压下心中的震惊和悲痛,轻声回道:“大军已至城外,洪公公已经去了。” 悲痛不言而喻,伺候了庆帝大半辈子,他和庆帝之间自然是有主仆之情的。 至于震惊,则是那位三殿下竟然在西胡闹出了那么大的动静,而且还不声不响的回了京都。 实在想象不到,军中和地方上到底有多少三殿下的人?! 关键,三千多人的队伍竟然躲过了监察院耳目,这就很恐怖了。 太后将手中所剩不多的纸钱扔进铜盆中,开口道:“传令禁军封锁皇宫,任何人许进不许出,你和赵怀恩亲自去太极殿外的宫门外把守。” 侯公公旁边的洪竹躬身应下,赶忙下去了。 看着盆中的纸钱渐渐燃烧殆尽,老太太老而恬静的眼神中闪过一抹杀意,站起身对旁边的侯公公道:“走吧,时间也差不多了,去太极殿。” …… …… 城外,元台大营。 京都守备军统领谢苏很慌。 没办法,方才听到手下来报,一支规模三千多人的胡人队伍,莫名其妙出现在了京都城外。 当然了,三千胡人大军没什么吓人的,就胡人的那战力,他只需要带着一千人就能把对方杀的片甲不留。 真正令他胆寒的是,莫名其妙出现在京都城外。 匆匆带着队伍赶到胡人大军集结的地方,才发现这些胡人和他们以前遇见的胡人大不一样。 单单从他们的行军军容就能看出来,这是一支战力极强的队伍。 那从容不迫的样子,让他有种面对血衣军的错觉。 但即便这支忽然出现的胡人军强如血衣军,作为京都守备军统领的他也不会胆怯,对方想要入城,除非从他身体上踏过去。 就在谢苏准备下令冲杀之际,城门十三司统领张钫带队匆匆而来,远远便喊道:“臣张钫,拜见三殿下。” 话音未落,两道人影一前一后从马车中走了出来。 前者赫然是那位已经死去的三殿下李承宗。 后者则是宫中太监总管洪四庠——洪公公。 “三殿下不是死了吗?” 谢苏呢喃了一嘴,赶忙翻身下马,行礼道:“末将谢苏,拜见三殿下。” “谢苏,混得不错啊,三年多不见,都是京都守备军统领了。” “都是陛下看重,大帅提携!” 李承宗笑了笑,说道:“后方三千铁骑,是我的护卫队,你找个大营安置他们,他们是胡人,但不是西胡人,让守备军不要引起动荡。” 其实不用李承宗说,谢苏也能看出来,毕竟后面那些全是金发碧眼的胡人,和西胡人明显不是一个品种的胡人,应该是更西方的胡人。 “是,殿下。”谢苏躬身领命,懒得追究三殿下是怎么悄无声息的带着胡人来的京都,反正是三殿下的人,好好招待着就是了。 话音落下,张钫也来到了近前。 “拜见三殿下。” “张统领免礼,好些年没见,张统领近来可好?” “劳殿下挂念,一切安好。” 李承宗嗯了一声,问道:“人集结起来了?” “大军已集结完毕,只等殿下一声令下。” 听到这话,谢苏人都麻了。 “三殿下,您这是要夺位?” 也不怪谢苏这么想,先有假死的消息,现在又说什么集结大军,除了夺位之外,他实在想不到其他缘由。 只是让他不解的是,作为太后最宠爱的皇子,身后还有军方的支持,皇位不是妥妥的是这位三殿下的囊中之物么? 就连他家大帅,如果知道三殿下还活着,恐怕也会一改之前的决定,让支持三殿下吧,需要率军夺位吗? 听到谢苏的问话,李承宗愣愣道:“我需要夺位吗?” 坦白说,如果不是老头子的临终遗言,他真不会去坐那个位置,而是会支持小老弟李承平坐上去。 谢苏提着的心瞬间放了下来,疑惑道:“那您集结大军是?” “放心,没什么大事。” 李承宗淡淡一笑,将令牌扔给马车旁边的护卫,吩咐道:“传令李君信,封锁监察院,若无本王的命令,任何人不得出入,违令者,杀!” “……”谢苏又麻了。 我的老天爷,那可是监察院,超然于朝堂之上,令庆国百官闻风丧胆的监察院?! 兵围监察院,这还不叫大事,那什么才是大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