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会议室中,华科院信息工程院那边的另一位加密算法领域的大牛叹了口气,开口道。 “2000个量子比特的加密算法啊,能做到这种程度的也就QKD量子密钥分发了。” “但这玩意需要用中继器或卫星中转啊,光纤传输会因为损耗问题将其限制在百公里内。” “其他的,后量子密码学(PQC)虽然不需要特定的中继器或卫星中转,但其依赖依赖计算复杂度也就是数学难题来完成。” “CRYSTALS-Kyber虽然效率可以作为标准算法,但其安全性依赖于格问题的难度,而且多变量密码签名速度快但公钥尺寸大,且安全性分析尚不充分。” “这还真是个大麻烦。” 坐在对面,一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脸上的皱纹挤在了一起,皱着眉头开口道: “那就用电信那边的QKD分发+PQC架构混合体系,虽然麻烦点,但目前它也能够做到千公里级别左右的量子密信通话了。” 首位上,召开会议彭承志院士叹了口气,看向了坐在自己右下方的川海材料研究所的樊鹏越,开口询问道。 “樊总,无极量子芯片是你们研发出来的,在量子加密算法和量子加密通话方面你们有什么建议和看法吗?” 樊鹏越轻轻的摇了摇头,道:“川海材料研究所主要是搞材料的,你问我这个问题,我也没什么解决的办法。” 虽然说无极量子芯片确实是他们联合华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创新研究院一起研发出来的。 但研发芯片和解决信息安全方面的难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 就像是台积电是专门造芯片的,你让台积电去开发微软的系统那不是扯淡么。 坐在对面,另一名华科院信息研究所的研究员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开口道:“要是徐院士在这里就好了。” “密码学这种东西,是数学家的专长,要是有他在” 话没说完,不过在场的众人都知道这名研究员的意思。 的确,密码学与数学存在密不可分的理论和技术依存关系。 数学是密码学的核心,为其提供了算法设计、密钥管理和安全性验证的理论基础。 而要说数学领域的大牛,那个人敢说第二,现在的数学界无人敢称第一。 凭借着解决了四个千禧年难题、创造了数个新的数学分支学科,可以说他征服了整个数学界。 想到这,不少人都将视线下意识的投向了坐在仅次于彭承志院士之下的樊鹏越身上。 川海材料研究所就是那个人全资打造的研究机构,要说这次的量子芯片和他没关系打死在场的众人都不信。 被一群人盯着,樊鹏越耸了耸肩,干咳了一下后开口道:“我可没资格拉他过来,那家.咳,他每年来这边的次数平均下来不超过两位数。” 听到这位都这么说了,不少人的脸上都露出了苦笑的表情。 虽然说在座的各位从地位上来说都不低,光是院士就有足足三个。但和那个人比起来,算了,比不了。 别说他们了,就是最上面的大领导怕是都不敢说自己就能一定请得动他去做他不感兴趣的事。 “说起来,徐院士最近做什么?” 虽然说数学大统一这个命题在数学界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倒也不是所有人都清楚这件事的。 “好像是在研究数学大统一?那个什么朗兰兹猜想来着。” “话说那玩意我记得好像和黎曼猜想有关吧,这玩意和密码学有不小的关系啊,RSA算法的安全性依赖于素数分布的不确定性,或许我们可以研究一下这方面的东西?或者问问徐院士有没有办法?” “我觉得不错,就是指明个方向也挺好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