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泣涕横流-《纵兵夺鼎》


    第(2/3)页

    “时运不济,攻打南阳时被守军用箭射死。”燕北咧咧嘴,他跟张济没什么恩怨,自然不会在这事上落井下石,只是感慨地说道:“现在领兵的是他侄子,西州叫做张绣的后生,小小年纪能镇得住上万西凉军,是个人杰。他年少时曾在祖厉杀过我部下大将麹义的兄长。”

    燕北没在这事上与伏完多言,麹义宗族的事情他知道的也不多,麹义从来不说,似乎也没拿他那死掉的兄长当成什么要事。单单就董承逃亡一事上看来,如果董承真逃到张绣那里,传书一封让张绣把董承杀了,应当是可以协商的。

    天下局势诡异多变,若张绣不知道他需要有权势的朋友这个道理,只怕也难以被称作人杰了。

    无论如何,知晓董承逃走的消息让燕北非常开心,连带着起色都仿佛好了一些。而朝廷公卿对燕北只带三公与年老之人感到不满,他们心里仍旧担忧燕北会对皇帝不利,故而最终皇帝开口让燕北先带文武百官至邺城,他们的家眷与随行可以停留在河内,待到时局平息再向邺城前行。

    对此燕北也不拒绝,这并不违背他轻装简行的意愿。

    在温县城外接到皇帝仪仗后,燕北亲率六百武士前呼后拥地领着百官公卿六宫嫔妃足有千人前往济水。

    路上皇帝让燕北策马在銮驾左侧,右侧是策马的左贤王刘豹。行进之路走的并不快,一来是武士担忧行军过快会伤到燕北的身体,二来皇帝也担心累倒那些徒步的大臣,逶迤拖沓直至傍晚才赶到济水。

    而就在济水之畔,刘协此生第一次见到如此庞大而严整的军队仪仗。

    燕北的随行兵马并不多,留在济水的武士本部只有千余,但若加上杨奉的白波各部与焦触的西凉兵便无比庞大了,接近三万兵马扎营于济水河畔,火把篝火将整个河畔数十里映得星星点点。在太史慈与典韦的安排下,无论外围军帐还是内里仓促扎筑的军寨营垒各有章法。

    沿途,各处明哨暗哨安插不在少数,虽因白波军与西凉军战力参差不齐稍显散乱,却也在早有安排下尽显精锐。皇帝从未仔细观察过兵马布垒,对燕北问个不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