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看不懂了-《四合院:退休生涯》
            
            
            
                
    第(2/3)页
    侯大林也没客气,直接就在这张地图上,画了大大的一片地方。随行的工作人员一看,好家伙,这不得有十平方公里了?
    十平方公里,那就是一万五千亩地。这个面积,差不多快赶上一个镇子的大小了。不过这里是苏杭,可不是京城,这里的土地价格,那可是便宜的很呢。
    虽说是便宜,但是数量多啊,这么一大片地方,确实是给当地政府带来了很大的一笔外汇。
    购地款不可能一次性支付完成,侯大林付了前期的资金,没几天工程队就直接开了过来。先做三通一平,随后就是工厂的设计和施工。
    随着时间的推移,建设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了,当工厂出具模型的时候,这里的所有人都表示,看不懂了。
    按说,侯大林注册的是一家机床生产企业,那么你就好好的建设机床工厂呗。人家不,沿着工业区的一条河,在这将近三公里的河边上,一家接一家的厂房就这么建立了起来。大家都在猜测,这得是多大的机床厂,才能用的了这么多的厂房呢?
    不过这也是好事啊,大了好啊,大了用的工人就多,工人多了创造的效益就多,工厂的效益好了,那缴纳的税金也就提高了。
    他们可是听说了,这间公司可是有外资背景的,到时候人家赚了美元,他们当地的经济不也跟着一起腾飞了吗?如今已经是八二年了,经济建设这个大政方针,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了。
    侯大林最近非常忙,他忙着给自己的产业做升级,做转移。
    在合众国,他的公司是计算机硬件方面的主要供应商之一,虽然没有自己的品牌电脑,但如今市面上有的电脑或者什么商业计算机,里面的零部件和设备,还真的少不了他的参与。
    另外就是dl医疗公司,他所用的很多精密零件,也都不是dl自己生产的。侯大林这次想接着这边工厂成立的机会,把相当一部分的产能,从合众国转移的国内来。
    合众国那边的人工成本非常高,不但人工成本高,其他成本哪一样也比国内要高出不少。
    接着这次的机会,他需要说服董事会,把新增加的产能,不再继续投入合众国国内的工厂了,而是转为对华投资,投入到他新建设的工厂中来。
    这对于侯大林的产业,那是一个重大的决定。侯大林在合众国待了整整半年的时间,这才把这件事给搞定了。
    随着这件事的搞定,dl集团的大笔自己开始朝着国内流转。一批批的设备在合众国装船,然后驶向太平洋的彼岸。
    等到1982年春天的时候,侯大林在苏杭这边的工厂,已经具备了开工生产的能力了。
    工人的培训是个大问题,然而比培训更难的是工人的招聘。如今,有知识有文化的工程师队伍实在是太缺乏了。即使侯大林再不愿意,他也得把大量国内招上来的大量职工,变成流水线前的一个工具人,就像当年培养dlbn修车工那样,继续沿用这种有点儿缺德的方式。
    这一年的时间里,侯大林也不是没有弄到几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如今这些人,一部分被他安排到了新成立的综合实验室里,还有一部分,被他弄到了各个工厂,一边学习,一边熟悉工厂中的一切,以期在未来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