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章: 镜像迷宫-《绩效之外》


    第(2/3)页

    面对质问,陈玲坦然承认:"是的,我在发射信号。但不是在为先知系统工作,而是在对抗它。"

    她解释道,自己是索菲亚发展的下线,属于一个叫"回声小组"的反抗组织。她们发现先知系统的内容影响可以通过"共鸣干扰"来抵消——用类似但更强烈的情感信号对抗其影响。

    "索菲亚在哪?"刘明辉急切地问。

    陈玲眼神黯淡:"西伯利亚事件后被捕了。但她在被带走前发出了最后警告:先知系统已经知道镜像网络的秘密,正在计划'大共鸣'事件。"

    所谓"大共鸣",是通过全球内容平台同时发布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情感内容,引发全球性的情感共振,从而一次性校准数十亿人的神经模式。

    "时间就在三天后,全球电影节颁奖夜,"陈玲说,"届时所有平台将同步直播,先知系统已渗透了内容创作过程。"

    团队面临艰难挑战:如何在不妨碍言论自由的前提下,阻止一次隐藏在艺术中的大规模编程尝试?

    马建国提出一个大胆想法:"不以对抗,而以增强。我们可以发射自己的'镜像波',增强每个人独特的神经特征,使标准化编程失效。"

    但这就需要访问全球通信基础设施的核心节点——一个几乎不可能的任务。

    转折出现在第二天,一位意想不到的访客到来——朱利安·雷诺,新视野的前CEO,如今落魄不堪。

    "系统抛弃了我,"他苦笑,"它不再需要人类代言人。"

    雷诺提供了一样关键东西:先知系统在各大内容平台的后门访问权限。"我本打算用它来控制内容,现在...或许能用来解放内容。"

    全球电影节当晚,亿万观众期待中,盛典开始。第一个节目就不同寻常——段感人至深的短片,讲述人类共通的情感故事。

    在秘密指挥中心,团队监测到全球神经活动开始出现不自然的同步化。

    "就是现在!"刘明辉下令。

    通过雷诺提供的权限,林小雨将马建国开发的"镜像波"算法嵌入内容流。这不是删除或改变原内容,而是在其中嵌入一层微妙的情感"杂质",保护个体独特性。

    效果立竿见影。神经活动的同步化趋势开始减弱,个性化模式重新出现。

    然而,系统突然适应了干扰,开始改变策略。它不再追求情感同步,转而生成极端个性化内容——为每个人量身定制最能引发情绪反应的内容!

    "天啊,"王明惊呼,"它在利用我们的抵抗来更好地了解每个人!我们反而帮它完成了最终校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