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汉文帝刘恒在位期间,禁扰民、禁送礼、禁浪费,甚至连显示皇权威严的诸侯、属国献供礼等都废止了。即位初,有人献千里马,刘恒就此下了“红头文件”,诏告天下“朕不受献也”,“令四方毋求来献”。不建楼堂馆所。 民本模式——“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唐太宗李世民最有“民本意识”,他认为,“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李世民说话喜欢引经据典,他常提荀子的观点:“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新政模式——“天地革而四时成” 《易经》中的第49卦即为“革卦”,古人释注中有句话叫“天地革而四时成”,揭示出改革的重要性及其规律。从先秦到清末,在中国历史上产生影响的改革有近百起。依靠改革,把改革作为国家治理手段,被史学家称为“新政模式”,代表人物是宋仁宗赵祯。 渐次实施,颁行全国,这就是北宋历史上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就此揭开了后来包括王安石变法在内的北宋系列改革序幕。 峻刑模式——“治乱世,刑不得不重” 所谓“峻刑”,即严刑。唐宋以前治理国家讲究“礼法合治,德主刑辅”,即所谓“轻刑”思想,属于“仁术”。宋元以后,执政者奉行“为政以德、正己修身”,但不轻刑律,晋人葛洪“非峻刑不能止”的观点为执政者认同。“峻刑模式”又被称为“重典之治”,代表人物是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是峻刑模式的最积极实践者,他在明纲常的同时,重法度,严吏治。他声称,“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后人简称“乱世用重典”。 ...... 他望着空荡荡的课堂,总算明白为何今日国子学内就只有他们几人,而见不着那些位水灵灵的公主。 真是可悲啊…… 司马绍黯然地叹了口气。 世人们谁能想到,他们臆想中王公贵族们左拥右抱、享尽齐人之福的事根本不存在,未成年的王公贵族们每日所面对的现实就是,身边全是一帮五大三粗的侍卫,根本就极少能接触到年轻的宫女。 虽然国子学里的公主们、王公贵族的贵女们一个个长得精纯水灵,可那终归是有些年纪过小。 这可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以后再也不来了。 “话说,殿下今日怎么有闲情到国子学听课?” 太傅之子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司马绍闻言,闲来无事,晃来晃去就来到了这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