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司马绍笑着道:“书院能建成不仅仰仗家乡百姓,也是全赖在座各位与地方官府的支持啊! 以后书院办学,劳烦各位的地方还很多,到时还请助本王一臂之力啊!” 在座众人心想,地方上还有什么人敢不给你司马绍面子。 在座众人面上笑着道:“不敢当,有什么事,殿下尽管吩咐我们就是。” 众人互拍了一阵官屁,场面气氛十分和睦。 于是司马绍在众人簇拥之中,走进书楼。 说到这里,众人走到了书楼窗旁,从这里看去但见成才书院的大门前人山人海,无数读书人正争着排队,一个个踮起脚翘首以盼的样子。 此刻对于很多人而言,似乎考上了成才书院,就能考上举人,甚至进士、状元。这是一条捷径大道。 司马绍却生出一丝不忍,报名的人数有上万人,但书院只收整三百人,这还要去掉十几个内定的关系户,毕竟到了司马绍这个地位,也有很多地方的情面没办法抹开,他只能做到尽可能的公允,所以最后成才书院只有两百余名额给下面的学子竞争。 一人上则一人下,科举就是这么残酷,但偏偏这是眼下此时代,寒家子弟唯一跨越阶层的机会,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不知道殿下这一次书院招考,可有以策问取士?”林风突然问道。 司马绍点点头道:“确有,我打算拟四书题两道,五经题两道,以论史为主的策问题三道。” 林风当即道:“殿下此举不妥,对于那些寒门出身学童而言,买一本论语都够他们家中节衣缩食半个月,更何况动则数十贯的史籍,如此你让他们如何办?” 司马绍闻言默然了一阵,然后道:“这也是无奈之举,但矫枉需过正。我只打算将策问定为选作,若考生有空闲功夫可以答之,只定上下不作去留,大家以为此举如何?” 不少贫寒书生都以司马绍的例子来激励自己,在困苦中以司马绍为榜样,觉得自己迟早也能有出头之日。 但是司马绍自己提出的经史并重,无疑却断了许多贫寒出身的读书人学习的渠道。 古代读书人成材难,在于识字率低,识字率低部分也是因为印刷术的制约,导致书籍价格昂贵。 顾昌道:“殿下,大事不好了,我从外面听到一个消息,有人听闻书院招考学生如此优厚,不少人在外面请来能人异士来冒名替考以图蒙混过关。” 司马绍闻言冷笑,竟有人敢钻自己的空子。 不过话说回来,在科举考试里朝廷为了防止有人冒名替考,采用了几名考生联保,若有一人冒名顶替就革除剩余几人的资格,或者请官员出面为考生作保。 但是作为书院的招考,不可能有如此多的人手监督查验,所以如何鉴别替考之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