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为何发笑?” “我笑那些人舍近而求远。” “这话怎么说?” 一人笑着道:“这就好比,当今研究大家之人,读大家之书,却不读状元郎之作一样。读事功学,放着太子殿下这等大家不去请教,而去看前朝古人的书,不是舍近求远是什么?我若习之事功之学,必拜下太子殿下门下。” “哈哈哈,汝想当然尔。” “太子殿下虽提倡报国,但并没有如其他大家那般著书立说,也没与任何人说要中兴儒家之学的意思。而且就算他肯教,怕也是没有这闲暇功夫教授你一人。再说你又怎么能得他法眼,恐怕是见上一面也是难吧。” “是啊,太子殿下也是很忙的。” 那人想到这里,不由长长叹了一口气。 一人见他神色低落,劝道:“太子殿下是仕途之人,将来或许能成为一代明君也说不定。” 那人却道:“我想若是太子殿下肯如孔子大家那般讲学收徒,会有不少读书人愿拜在他的门下的,到时就算千山万水,我也必从之。” “我看眼下太子殿下圣眷在身,他又是深谱为官之道,要太子殿下如孔子大家那般到处讲学收徒,怕是不可能的。” “故而我劝兄台熄了此心,将事功学放在一边,迁善改过安心于程朱之学,明年春闱若是得意,你饱读经书,到时再拜在太子殿下门下不迟。” 众人听到此话,知道这才是现实,也是朋友一心为了自己的打算。 这才感激地道:“少此乃金玉之言,好,我便听你的就是。” ...... 朗朗读书声从院子里传来,正是司马绍最熟悉的千字文。 司马绍心底一动推开门走到里院,但见院子里站着十几个人。 这些人都是市井百姓,身上穿着布衣或者是短衫,如他这样穿着缎制长衫的只有一人。 老百姓们都是看了司马绍一眼,然后又回过头去看向屋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