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陈词正式习武有一年之久了,得到了老疯子的真传,又有上杉祁的悉心指导,在武途之上可谓是突飞猛进,有了一定的成就,当即看出这两个大汉不凡。所谓高手都是心意相通的,似乎是觉察到了陈词的目光,这两个汉子也同时回眸,一双如鹰隼的眸子一闪而逝,又迅速收回。陈词若无其事的合上帘子,心想,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江湖中人吧?恰好,有士兵看到了马车队伍,驱散了城楼前的百姓,让陈词的队伍先行进城。 陈词的表情变化很微妙,但还是被公主捕捉到了,后者挽着他的胳膊,“夫君,外面发生了什么?是何人在争吵?” “应该是江湖上的人。”陈词自从习武以后,见过最多的就是军人和普通百姓,似乎传言的江湖十分遥远,若非见识过老疯子,他真以为江湖是少数人的圈子。 可他知道。 并不是。 当年莲池起义,就是一群江湖人掀起来的热潮,最终席卷曲江中游平原荆湘两地。 这两个大汉给陈词的压迫感,非常强劲,其磅礴的真气,和陈词不相上下。 公主笑靥如:“夫君多虑了,你是与明日的会谈联系在了一起吗?” “难道不是吗?” “夫君,江湖是什么?我曾在书里寻找这个答案,书上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很大,亦很小,大隐隐于市,他们前来,可能是为了讨生活也说不定呢。” “但愿是我多想了。” 来到郡守府,这里守卫更加森严,接见陈词的是吴王帐下唯一的大将,杨万里,陈词就把城外偶遇的事情跟杨万里随口一提,后者却放在了心上,一本正经的说道:“驸马爷担心不无道理,当年莲池起义后,虽然在朝廷百万大军组成的钢铁洪流下,那群策划叛乱意图巅峰政权的百家人并没有被斩草除根,而是隐居在了各地,据说,很大一部分就隐居在咱们吴越地区。” “哦?还有这种秘辛?” “这并非是什么秘密,只是这群百家人已经是人人喊打的存在,掀不起什么风浪,只能隐姓埋名,也许路边随便拉出一个人,说不定就是百家人呢?哈哈哈。”杨万里开了个玩笑。 百家人,并非是陈词那个时代历史上百家争鸣的“百家”,而是一群提出了各种思想的人,严格来说类似邪教,他们著作了许多禁书,提出的思想大同小异,例如“天下为公,无生即奴”“天下芸芸,众生平等”“……”,像这种大致相同,但强调的细枝末节不同的各家势力,有一百多门,因此统称百家人。他们提出的言论非常具有煽动性,他们的支持者最开始都是武林人士,后来发展到了平民百姓,最终从涓涓细流汇聚成了汪洋大海,成了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陈词没有看过百家的著作,因为是禁书,市场上很难寻到踪迹。如果抛开大凉帝国延续四百年深入人心的政治体系而言,百家的思想其实是利于推进时代进步的产物,可惜,在封建制度下,这种思想是触碰许多人利益的东西,被视作毒瘤。 陈词也半开玩笑道:“不会这群百家人卧薪尝胆十余年,按捺不住了,要借这个机会阻挠这次会议吧?” 杨万里哈哈大笑,一抡长枪:“驸马爷放心,要这群人真有这个胆子,就让他们十万人来,十万人死,当年朝廷打击百家思想,闹得十分轰动,悬赏最多的时候,捉住一个百家人,赏银百两,找到一本百家禁书孤本,赏金百两,后来运动虽然中止,但不用驸马爷提醒,各地都对百家人深恶痛绝。” 陈词心想,悬赏力度这么大可是要出问题的,若是有贪财之人铤而走险,自己书写禁书,自己去洗脑百姓,然后拿去领赏,钻法律的空子,长此以往岂不是要把朝廷的财政给掏空? 这个话题就此揭过。 陈家军也是维护淮阴治安的部队之一,因此,陈词询问道:“这次双方会盟的代表是谁?” 杨万里摸着下巴,思索一阵,憨厚一笑:“不太清楚,但是东瀛的话,应该是上杉祁为首的代表团;朝廷方面不清楚,据说中州铁军副都督孙瑜要来,还有应该是朝廷上兵部的人吧,管他呢。唉,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吴越一战死伤无数,朝廷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区区一个林孤命,就闹出了这样劳民伤财的动静。”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