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既食君禄,当尽臣力-《诸君,且听剑吟》


    第(2/3)页

    黄石这才回眸,斜睨着看向跪在地上的男人,“你……”

    “启禀九千岁,小人袁棘。”

    “哦。”

    袁棘惶恐不安,见黄石沉吟着不说话,赶忙磕头道:“小人太安一十一年被捕入天牢。”

    “所犯何事?”黄石明知故问。

    袁棘硬着头皮道:“传播禁书思想。”

    “哦。”

    黄石不说话,袁棘就只能战战兢兢,他深知黄石的恐怖。一般人也许认为黄石是老太监,只是自幼入宫跟随太安帝读书识字,后阉割当了太监,可鲜有人知道黄石一身武艺早已跨入集大成者行列。开什么玩笑,大凉以武立国,历代君王哪一个不是战功赫赫,没有一点武艺,如何去战场上取得军功?皇室心法精妙,上乘无比,黄石跟着太安帝,衣食同寝,修行最顶尖的功法,享用最宝贵的药材,换言之,论武艺,黄石就算无法闭上那些隐居在名山大川内潜修的老怪物,但在天下间也能占据一席之地。

    “去吧,吴越,需要你们百家人添一把柴火。”

    “遵命。”

    黄石也想不到林孤命会惨败无奈回京,不过得知原因后,黄石也没有埋怨林孤命无能。

    袁棘退下后,有一锦衣卫上前,压低声音道:“大人,恭亲王……”

    “留着他。”

    “诺。”

    黄石知道始末是恭亲王一手所为,原本在那一瞬间,他起了杀心,但权衡利弊,觉得留着恭亲王的收益远大一些。其一,恭亲王是皇族宗亲,是太安帝的胞弟,要杀恭亲王,须起草文书布告,以合法名义昭示天下,可这檄文该如何写?难道写恭亲王投敌卖国与东瀛人密谋?真这么做了,影响是极其恶劣了,因为恭亲王一己私利葬送了二十八镇盟军,地方州的诸侯如何看待朝廷?有些事情心里知道是一回事,说出来又是另一回事了,大家都在揣着明白装糊涂,戳穿了窗户纸,没人能承受这个结果;其二,恭亲王在暗中笼络了不少的权贵,惹怒了他,让他明着造反,一定会引发朝野的地震,短时间很难收场,一个处理不干净,将后患无穷。闫妮下东瀛人在吴越发动战事,大凉本就是多事之秋,在风雨中摇曳,如果让恭亲王发动一场政变,看笑话的就是各州诸侯了。诛杀恭亲王是必然的,但不是现在,需要寻找机会。

    ……

    淮阴。

    陈词把自己锁在府邸内,整日钻研沙盘作战演习,眉头却一天都没舒展来过。现在的局势非常复杂且微妙。

    自从林孤命回京后,广陵一役,盟军损失惨重,55万大军八成皆已阵亡,中州铁军更是拼光了一个军团。现在驻扎在下相、海州和瓢城的盟军都没任何表示,有消息传来说是燕昌和达克已经相继撤兵,返回了海州,也就是说,此次战役最终也失败告终。

    东瀛人定然会卷土重来。

    而盟军群龙无首,无一人能站出来挑起大梁,组织各部将军召开会议,四郡之间彼此都在混吃等死。

    这是非常可怕的。

    杨万里走来,看到陈词满脸愁容,出言宽慰道:“驸马爷,无妨,林孤命一战,东瀛人元气大伤,短时间无力再组织兵力对我盟军实行有效打击,再者,虽然林孤命撤军了,但盟军尚且还有兵马不低于五十万,再加上习深的四十多万吴北军,光吴北四郡,不低于百万大军,东瀛人要想来,也得掂量掂量。”

    话虽如此,道理陈词都懂,但他总有些心思不宁。

    归根结底恐惧都来源于未知和火力不足,眼下淮阴只有驻军五千,与一座空城没有半点区别,他担心的是这个。

    这时,樊褚走了进来,从怀里摸出一份金色纸帛,“驸马爷,林孤命留下的。”

    陈词怀着疑虑,打开布帛细细研读起来,林孤命写得一手好字,是行云流水的行书,字迹工整端庄,苍劲有力,见字如见人。林孤命在信笺中含蓄表明习深与东瀛人有书信往来,此人疑似投敌,有卖国之心,希望陈词暗中注意。

    陈词眉头紧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