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陈词和姜子期-《诸君,且听剑吟》


    第(2/3)页

    “将军你看,现在吴北军中大乱,习深自顾不暇,他唯一的机会就是东瀛人为他稳住局势,扶持他继续坐稳这个位置,习深早已立于道德之外,随着时间推移,他的忠心部将会越来越少,而东瀛方面,即将进行权力交接,本间千鹤子对吴越的态度暂时不明朗,未来的局势只有几种可能。第一,习深像越王一样坐稳位置,成为东瀛人在吴州地区的傀儡吴王,但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习深卖国,让剩余的盟军无法安然离开,他得罪了各路诸侯,日后定会源源不断的发兵来这里打着报仇除贼的名义来捡便宜,暗中的百家人也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吴州只会越来越乱;第二,东瀛虽取得了吴越地区,但没有获得大凉朝廷的文书,吴越始终还是归属于大凉,他们迫切发动战争,将朝廷拉下水,迫使朝廷签订协约,承认东瀛在大凉的合法席位,但现在林孤命已经回了京城,那么导火索就在公主。上杉祁保得了林孤命,这次很难再保得住公主,战争一定会扩大……”

    总之,各方的利益纠葛在吴越,以至于水很深,三言两语道不明。

    水有多深呢?

    例如。

    恭亲王知道自己无法通过正常途径取得各路诸侯的拥护,他想窃取皇位,就和东瀛人达成了合作。只要恭亲王登基称帝后,就以大凉皇帝的名义割让吴越两州给东瀛人,以保证东瀛人在吴越的合法权益。他要做的,就是借刀杀人,用东瀛人铲除中州铁军,不管他有什么计划,中州铁军始终是绕不去的一个坎,所以,他会想方设法寻找机会,找到矛头,让中州铁军不得不奔赴吴越参战。

    黄石支走了大皇子和三皇子,整个京城,就是他黄石独揽朝纲,他要扶持小皇子上位,小皇子的母亲是中州贵族,要以平定吴越之乱的功绩为小皇子铺路,但却不能动用铁军,只能躲在宫廷内,用其他法子击退东瀛人。

    习深野心很大,他不想真正俯首东瀛,不想当东瀛人的狗,不想像越王一样当一个听话乖巧的傀儡,他的本质目的就是想控制吴州九郡,仅此而已。投敌卖国只是他的委曲求全,他真正的目的是和十四州各路诸侯一样,彻底脱离大凉管束,做自己的王,不再被朝廷压着,做独立的领袖。所以,他想让东瀛人和大凉彻底爆发冲突,并且从中擀旋,坐收渔利,让朝廷崩溃,他是先驱者,他要是独立成功,十四州二十八路诸侯有半数以上都会选择独立。一定程度上来说,他的目的和恭亲王是一样的,都是利用东瀛人。

    百家人,就说姜子期,此人当初联合墨家巨子在莲池起义,掀起一场腥风血雨,是为了推翻大凉的暴政,是为了粉碎这个腐朽的王朝,重新建立一个百姓自己当家作主的崭新的国度。现在,机会来了。大凉如同一头病入膏肓的巨龙,从内到外都是腐朽的气息,长满了蛀虫,姜子期躲在暗中,他也和东瀛的右翼狂热分子一样,想看到朝廷和东瀛人血战,只要朝廷败北,天下必将大乱,到时候,就是他们百家人在民间散布自由思想的时候。大凉,十四州拧成一团,同心协力,那才是大凉,如果乱了,那就是一面破碎的镜子,朝廷倒了,树倒猢狲散,才是他们百家人最愿意看到的一幕,因为只有那样,才能借机趁乱游说传教,蛊惑百姓。

    也有想借着战争发一笔横财的。

    比如公孙澜,墙头草一个,风往哪边吹就往哪边倒,他只想暗中动用户部钱庄的钱财倒卖粮食和军械,让源源不断的金钱流入自己的口袋。

    再比如,东瀛内阁和军府,也分数个派系,左翼分子只想迅速结束战争,在吴越地区进行殖民,他们不想太过劳民伤财;右翼鼓吹战争,所图甚大,其野心不止在于区区吴越两州,而在于整个大凉。恭亲王利用东瀛人,东瀛右翼分子何尝不也是在利用恭亲王?能扶持一个越王当作越州的领袖,为什么不能扶持恭亲王当皇帝作为大凉的象征?

    总之,局势十分复杂。

    因为有这么复杂的局势,这才让范珂断言战争不可能就这么结束。

    燕昌最终下定了决心,先命大部分收拾东西制造出退兵海州的假象,然后来到海州五十里外一处天险,修建山寨,再命部下乔装打扮成吴北军进海州城,大肆抢劫,私闯民宅,把老百姓的东西都抢了,不管是粮食还是米面,能拿走的都拿走,遇到反抗的,直接杀了,也不顾及那么多。他要粮食养军队,又要把这件事嫁祸给习深的吴北军。

    ……

    太安二十五年六月十日。

    从东瀛群岛本土乘坐战舰的第三盟军登陆苏州港口,本间千鹤子与上杉祁在广陵进行权力交接仪式,这次东瀛内阁和军府下了文书,在吴州地区增兵五十万,势必以摧枯拉朽之势要结束战争。

    ……

    陈词已恢复的七七八八,他如愿以偿见到了姜子期,正是姜子期下令救了他,不然陈词早就去了阎王殿报道。陈词一直好奇究竟是谁想救自己,他猜测到应该是百家传教士,但弄不清楚这些传教士救自己是出于什么目的。

    紫竹林,江畔,有一古色古香的凉亭。

    姜子期含笑着看向陈词,一挥袖子,打出真气,短时间竟让那壶茶水冒出了热气,逐渐沸腾,十分骇人,他拾起茶壶,给陈词倒了一杯,说道:“西湖的龙井,桃止山的绿袍,都是稀罕物件,尤其是这战争时期,这些年,桃止山出了匪患,闹得凶,有个落魄书生纠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草莽,占了桃止山,垄断了桃止山的绿袍,这流在市面上的,是吃一点少一点,哪怕是北方的皇宫里的人,想品尝一二,也是一件稀罕事。哦对了,说起来,我这一斤绿袍,还是一个故人赠的,和你颇有渊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