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四周的士子,越听越是震撼。他们仿佛在聆听仙音,不敢稍出声息。 只听孔颖达继续念道:“斜月沉沉藏海,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至此,整首春江花月夜完结。 但是现场依然是一片寂静。 四周的士子,仍然沉寂在这首诗的那种意境,那种情思,那种对宇宙的思索之中,久久不能回神。 就连四周的观众,因为原本的安静,他们也跟着寂然无声。 半晌之后,作为主持人的孔颖达,才从震撼之中清醒过来,他不由对裁判说道: “现在,两首诗作具已完成,请你们判定。” 不等裁判说话,当事人之一的崔文兰则是说道:“孔尚书,裁判就不必了。” “小女子拙作,和苏先生大作,完全无可比拟。” “萤火之光,怎能与皓月争辉。” “小女子认输。” “小女子能够参与今日之盛事,与有荣焉,日后苏先生之诗作流传,必会提及小女子,对小女子来说,已经足够。” “苏先生大作,可以说开一代诗风,可谓孤篇盖全唐——” 崔文兰的话,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他们已经尽量在高估苏长生的这首诗了,也不曾想到,崔文兰会给出如此高的评价。 孤篇盖全唐啊! 这一下子,就将大唐的诗人分为两类人。 一类是苏长生,其他人是另外一类。 就连孔颖达,都觉得崔文兰得评价,有些过了。 孔颖达不由说道:“苏先生的这一首诗,盖过当代的所有诗人,这个是没太大问题的。” 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璀璨的明珠。 其实,在贞观早期,诗歌创作的格局还没有定型。 此时豪迈雄壮的唐诗之风,还没有开启。 唐诗真正的开端,倒是真的可以追溯到春江花月夜。 苏长生是提前张若虚一步将这首诗拿了出来而已。 “但是焉知后来者,不如今也。” “但是此篇春江花月夜,必将拉开诗歌的新篇章,是为新诗风的奠基之作,这是毋庸置疑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