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大唐在下一盘大棋-《开局错把李世民当大表哥》


    第(2/3)页

    这种到嘴的利益,他们是绝对不会送出去的。

    这种事情,只要不传扬出去,他们能够闷声发大财,哪里还需要顾虑许多?

    非但不需要顾虑,甚至还要保护好这笔财富。

    这笔财富,对大唐来说十分需要。

    有了这么庞大的一笔财富,大唐一定能够更加迅速的发展壮大起来。

    想到这里,长孙无忌不由说道:“陛下,臣以为,这是我们大唐和倭国的友谊的见证。”

    “倭国给了苏长生一座银山,我们大唐也不能小气。礼尚往来,我们需要送给倭国一批回礼才是。”

    “还有,开采矿山,需要大量的人力,还需要维持矿山的安危。”

    “臣以为,可以再派遣五千兵马去维持局面。”

    再派五千兵马,其实就是怕苏长生只带了三千兵马,抵挡不住倭国的进攻。

    而在长孙无忌的计算之中,苏长生做事十分稳妥。

    他只带了三千士兵前往倭国,并且还从容地将银锭运送会大唐,还没有求救。

    这足以证明,苏长生只靠着这三千士兵,便足以稳定住局面。

    倭国国内的实力并不强大。

    只不过,三千士兵,毕竟还是太薄弱了一些。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有个闪失,这世界上最大的银矿,可能就会丢掉。

    所以,长孙无忌认为,再派五千兵马前去援助苏长生,绝对能够保证万无一失。

    长孙无忌的心思,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不谋而合。

    他们也一致同意长孙无忌的提议。

    而能够上朝的官员,都不是笨蛋。

    他们哪里还看不透这里面的门道?

    别管他们是那一派系,和苏长生是不是有仇。

    但是在关系到大唐福祉的情况下,可没有一个人胆敢拖后腿的。

    于是,这个决策,很快愉快的一致通过。

    对于长孙无忌的安排,李世民满意地点了点头。

    而接下来,就是和各位宰相户部尚书商议,推出银子为货币的策略,是否可行。

    最近几年,大唐因为冬小麦的推广,还有两熟水稻的推广。

    导致大唐的粮食收入逐年走高,如果不是受到去年水灾影响的话,此时大唐的粮食,怕是已经出现过剩的情况了。

    而在粮食高产的情况下,大唐的商业开始逐渐繁荣起来。

    整个社会财富急剧增加,这也要求铸造更多的铜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