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春来暑往,秋收冬藏。 这些农作物的收藏工作,至关重要。 为了便于明年的推广,所以苏长生决定统一收藏起来。 这些新型农作物,有一些土地,是苏长生自己的土地。 有一些是他和其他村庄的百姓合作种植。 租种苏长生土地的百姓,只需要给他百分之三十的收入,剩下的便是自己的。 苏长生的这个租赁价格,其实是远远低于市场价格的。 按照正常道理来说,这些种植的百姓,在缴纳三成的租子之后,剩下的粮食,便全都是自己的了。 不过苏长生和他们签订过合作种植合同。 他们种植的新型农作物,苏长生全部回收。 回收的价格,不低于市场小麦的价格。 当时这些农户,还担心新型农作物产量太低。 当时苏长生还给过他们最低保障,那就是回收的数量,绝对不低于小麦的平均亩产量。 如果低了话,苏长生会补齐差价。 签订了这种契约之后,他们才敢种植新型农作物。 如果没有这个契约的话,还真没几个人敢种植新型农作物的。 而现在丰收了,苏长生也没有亏待他们,收购的价格,直接是以每斤五文钱的价格进行回收的。 这个价格,已经超出小麦价格的几倍。 并且这产量可是太高了啊。 当然了,五文钱一斤的价格,只是地瓜和土豆的回收价格。 至于玉米和花生,回收价格是十文钱一斤。 这样一来,即便玉米和花生的产量,还要比小麦低了一些。 但是综合起来,他们还是能够赚很多的。 而每一家农户,这四种农作物,都有种植。 这么算起来的话,他们每一家都赚翻了。 收获之后不久,他们每一家都收到了钱。 每一家最少都能收入十万钱。 种的多的人家,收入只会更多。 这一次种植,便让他们赚翻了。 这边才刚刚收获,钱才刚拿到手里,他们便迫不及待得来到武城村。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