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四四章 仿巴蜀之策-《晋末多少事》


    第(2/3)页

    王猛看两人说完,微笑着说道:

    “慕容虔现在就是认准了关中王师攻城略地太快,所以必然无力强攻青州,可又不舍得放弃此次参与到青州战事之中、分一杯羹的心思,所以才会派遣使者游说。

    这般计策,也非无迹可寻,都督不久之前南下巴蜀,便是这般行事,都督传来的邸报,想必你们也都看到了,此时的关中、鲜卑和大司马,不就是蜀中的刺史府、世家和巴人么?

    相互之间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即使是明知道慕容虔处在中间等着渔翁得利,可是也不介意拉拢慕容虔、获得最大的优势,并且和其余两方拼命厮杀。

    或许这三方势力放在整个天下范畴内来看,是远胜过巴蜀那三家势力的存在,可是因为大部分的兵力又都在外相互掣肘,诸如我军在河北和鲜卑人相互牵制,在荆州又和大司马相互牵制,明明有三头六臂,能够伸入青州的也不过是一个拳头。

    因而在小小的青州,三方所能投入的,和蜀中的那三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我们或许沦为蜀中世家之流,但是慕容虔竟然能够认为自己可以成为都督,那未免笑话。”邓羌哂笑。

    “人,总是要有梦想的。”王猛神色凝重,“当初的大司马和王右军恐怕也不会想到,那个小小的杜家子能够成长到如今的庞然大物,而这其中又用了几年?”

    王猛是整个过程的亲历者,显然他更有发言权。

    “兵来将挡,现在的推测都可能是无端的,只能先看看慕容虔的使者说什么,也看看睢阳那边能够传来什么······”王猛缓缓说道。

    “等等!”王坦之却突然叫停,让王猛和邓羌都是一惊。

    邓羌不满的想要问为何一惊一乍,王坦之抢先说道:

    “王右军,方才刺史说王右军······”

    王猛登时反应过来:

    “文度怀疑,这背后是琅琊王氏?”

    王坦之微微颔首:

    “能够如此敏锐的判断清楚青州的局势,引导慕容虔做出风险最高,但是收效也最大的选择,这的确是琅琊王氏的行事作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