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二二章 遵从尔等意见-《晋末多少事》
第(2/3)页
“兵马将士,诚然在余心中非常重要,不过也只是天下的一部分,士农工商、三教九流,皆为天下人,彼此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余想要在有朝一日,成为天下人之幸。
这还需要诸位将士更加努力,也需要诸位文官齐心协力啊。”
这句话不只是说给苻黄眉听得,所以后面看时机差不多已经跟上来的罗含和张湛,也齐刷刷的拱手应诺。
身为如今都督府里中高层的重臣,其实他们也和杜英一样,期待着杜英君临天下的那一天。
————————
寿春。
战事在淮东爆发,但是最紧张的地方反倒是寿春。
谁都知道这里是两淮之中真正为关中王师所掌握的两块孤岛——另外一块孤岛是钟离,不过钟离那边汇集着两淮水师家眷,而且还毗邻淮水,两淮水师想要赶到救援也不过就是半天的功夫。
相比于钟离,寿春更靠近两淮的内地,且在寿春以南,梁郡和历阳这两个荆州兵马严防死守的重镇都在东南方向,更不要说就在贴近寿春城的地方还有一座合肥城。
这是三国混战时期修建的军事要塞类型的城池,就在这里发生了赫赫大名的“生子当如孙仲谋,合肥十万送人头”。其易守难攻可见一斑。
而桓豁自然也不可能放弃这种比梁郡和历阳更能起到监控和压制寿春守军作用的要塞,早早地屯兵在此,修缮多年战乱毁坏的城墙,也扼守从寿春南下的官道。
至于寿春的西南侧,更不用说了,还有一个庐江郡,接着便是义阳郡、西阳郡等,都是之前两淮之战,甚至在此之前就被荆州兵马掌控的地盘,城高池深且粮草丰厚。
因而等于说现在荆州兵马在整个淮南对寿春方向形成了半包围态势。
但名为半包围,北方,淮北的徐州、下蔡和龙亢等地或是有大司马府驻军,或是由兵马巡弋,想要越过淮水北上也不现实,宽阔的淮北平原将是寿春守军的绝境。
因此死守寿春,已经成为了守军唯一的选择,尤其是现在淮东烽烟四起,意味着关中都督府对大司马府的正式宣战,而桓豁会不会在出兵淮东之前,先解决掉寿春,拔出这个卡在淮东和淮西的钉子呢?
郗恢和谢玄给出的判断都是不会。
寿春的特殊经济地位注定了南北双方都还会愿意保留这么一个对话的窗口。
但是显然高层的判断并不足以驱散底层的恐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