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八三章 朝廷也就只敢来阴的-《晋末多少事》


    第(2/3)页

    再加上荆南如今的骚乱,也的确让其成为了大司马府无力也无暇管理的累赘,因此顺水推舟送给朝廷,倒也无妨。

    一旦大司马府在战场上取得优势,而荆州大族也腾出手来重新收买拉拢,荆南的这些世家,又会一股脑的投靠大司马府。

    建康府,可是远在天边,而大司马府,则近在眼前,这些地头蛇们的选择一向可以预判。

    朝廷派人拿下荆南,也算是从谢玄那里接过来残局了,显然现在的谢玄并没有余力控制荆南,送给朝廷也和大司马府一样算是做顺水人情。

    所以······谢玄莫非天真的以为,这样的顺水人情就能让朝廷出面调停整个荆州的战事,让谢玄平安的从江夏撤退?

    桓豁对朝廷的胆量颇为不屑,诚然,这样可以让朝廷一下子登上双方角逐的战场,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进而能够让天下人才恍然意识到,原来半死不活的朝廷也已经重新崛起,说不定趁着这样一波声势,朝廷还能够拉拢到不少世家的支持——忠诚于司马氏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晋末多少事】  【】

    世家还是有许多的,只不过朝廷之前的软弱早就已经让他们失望——最终形成和大司马府、都督府三足鼎立的局势。

    哪怕是朝廷这一足还稍显弱小,其实也无妨,因为此次战后,大司马府和都督府多半有一方会因为损失惨重而实力更弱,朝廷只要联合那一方,就能够抗衡胜利者,形成昔年三国鼎立的重演。

    奈何,桓豁很清楚,朝廷十有八九不会这么做。

    当了这么多年世家的傀儡,又不止一次因为武将的背叛、胡人的南下牧马而坐困孤城,现在的司马氏皇... ... ?

    族,肯定是能玩阴的就不玩明的,他们害怕扯出来大旗之后,响应者寥寥,反而因为把大司马府和关中都督府定义为叛逆和敌人,引起这两家的联手围攻。

    杜英和桓温无论如何打生打死,至少这两家迄今为止都还以朝廷之臣自诩,并且也愿意接受朝廷的封赏,甚至朝廷只要不是直接损害他们利益的旨意,他们也愿意配合一二。

    可是朝廷若要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那就要和这两家划清界限,等于朝廷直接把杜英和桓温从朝堂上踹出去了。

    这两个都是何等枭雄人物,怎么可能会不生气?

    现在的朝廷,恐没有那个勇气承担两人的怒火,尤其是朝廷会怀疑杜英和桓温有没有可能联手进攻,先把朝廷灭了,再角逐天下,否则有朝廷一直在旁边撺掇,大家都名不正不顺,怎么都别扭。

    因此朝廷所能做的,自然也只有有事没事来捞点儿好处,今日捞到淮东,明日捞到荆南,说不定还真的能够拼凑出来一个不需要看桓温和杜英眼色行事的强大江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