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很显然。 这还是张小辫儿头一次目睹林不凡对他动怒。 “张三,你可知道若是你被粤寇发现会是怎样的下场?” 林不凡看着张小辫儿,发出一句冷冰冰的询问。 “……” 张小辫儿张了张嘴,脑海中瞬间闪过昨晚在村外所见的震惊场面,登时吓得脸色发白。 半晌过户,张小辫儿才神色凝重地吐出几个字道, “徒儿知道。” “嗯,算你小子有自知之明。” 林不凡看了那小子一眼,冰冷语气丝毫没有减弱。 “立有间, 扁鹊:“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寡人无疾。”扁鹊出; 居十日, 扁鹊:“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 居十日, 扁鹊:“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 居十日,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使人问之,扁鹊:“疾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 扁鹊逃秦,桓侯体痛,遂死。 桓侯既然不能自知,也不能纳谏,扁鹊也自然不愿意浪费口舌,还要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所谓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挥一挥衣袖,扁鹊走了。” “张三,你可明白其中的含义?” “师父的意思是教育徒儿理性规避危险。” “不错,算你小子还有些悟性。” “《孟子》的‘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让人们懂得如何防患于未然,懂得如何提早离开危险之地。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正是对‘君子不器‘最好的相彰补充。” “如果你年纪轻轻不注意克制自己的鲁莽脾气,即便为师把所有的本领都传授给你,将来你也很难有所作为! 他日一旦疏忽大意,而陷入险境,那时迷途知返,怕是要悔之晚矣。” 林不凡之所以敲打张小辫儿,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磨练这家伙不知天高地厚的劣性。 张小辫儿说起来还算机敏,欠缺之处在于不够谨慎和冷静。 眼光也不够长远,对某些事件的理解过于肤浅,容易遭受到他人的操纵。 倘若遇到的仅仅是一些小事,尚可轻松搞定。 一旦遇上攸关生死的大事件,不知所措的概率将会很大。 如此现在不注意调教这方面的细节,将来未必免不了会陷入险境。 好比昨晚不顾林不凡的警告偷偷溜出院子,躲在村头张寡妇家的茅草堆后面观战。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