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原来天下之渊,共分作三十六脉、七十二眼。 皆是极深极幽的潭、井、渊、泉。 林不凡只身所处的这口古井,正是其中之一。 古井西连八百里洞庭湖,东连浩瀚大海。 在早期,大约在唐朝年间,凌州市周围数百英里范围内曾长期发生灾荒。 要么地干田裂,要么是洪水泛滥。 十年中,往往有九年都要遭遇一次灾难,当地民众可谓是时常处于水深火热。 朝廷就此推断:凌州千年老井里一定有一个老龙兴妖。 于是请来真佛高僧,下令建造一座庙宇,并在井上建了一座宏伟的高塔,用香火供养了一口铜钟,以祈求风调雨顺。 而那尊被香火供养的风雨钟,便是“塔见”异象的源头。 风雨钟最大的功能便是预测天气变化,从此成为塔王寺的镇寺之宝。 据说早在大禹治水时,就有许多鬼神暗中相助。 有一次,当禹王在深山中疏浚河流时,他遇到了一团黑雾,自己的手指都看不清楚,更何况于前方的道路。 偏偏这时! 远处出现一只叼着珍珠的大野猪,一直在视线尽头甘愿成为禹王的向导,竭尽全力的吞云吸雾,最终使得禹王和他的一众手下在黑雾中缓慢穿过了长河。 其实! 禹王一众并不知道的是,他们在朦胧之中看到的珍珠是一颗罕见的,晶莹剔透的神物,可以吞聚云雨。 而那风雨钟嵌套的正是那颗神物,所以凌州百姓可以经常在塔王寺的上空目睹那奇异云象。 有道是世间好景难久长,彩云易散琉璃碎。 历朝历代只要涉及改朝换代的事情,避免不了战争,而且每一个朝代更换都会异常惨烈。 凌州城也不可豁免! 由于担心风暴钟会被战争摧毁,塔王寺的高僧们把它秘密地藏在了塔王寺脚下的古井里。 他们担心小偷会盗取神物,于是就把风雨钟锁在了两只鼍鱼身上。 鼍鱼不是来自中土世界。 它们最初是一种两栖动物,由一名印度僧侣从婆罗甘孜国带来。 它们能比老海龟活得更长,形状像金鳞鲤鱼,背上有硬壳,在水中有无限的力量。 如果小偷想偷风雨钟,即使他们没有被鼍鱼咬伤,他们也连带被鼍鱼拖到深水中,自此风雨钟已经几百年没有出现过。 “我去,这该如何是好?!” 这时的林不凡皱了皱眉头,低声发了一句牢骚。 怪不得那两只鼍鱼豁出一切都要给林不凡致命一击,原来它们意图‘劝退’对方。 只是,可惜…… 它们此刻恐怕早已潜入深水,不会再露面了! 林不凡瞥了一眼不远处平静如镜的潭水。 暗自琢磨,倘若寻到那风雨钟,唯一的办法就是再次舍身到水里去,而且必须是池底才行! 虽说林不凡游泳的本领也不差,可在水中与两只鼍鱼纠缠 ,林不凡不免有点心虚。 好在时间颇多,林不凡只得耐着性子,继续查阅碑文上是否存在着的重要信息。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