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合兵!-《秦时:从签到墨家开始》
            
            
            
                
    第(1/3)页
    墨家素以纪律严明、组织严密为其团体特征,这使他们在百家之中显得尤为神秘。
    墨家是一个有严密组织纪律的团体,穿短衣草鞋,参加劳动,以吃苦为高尚。
    如果谁违背了这些原则,轻则开除,重则处死。墨家的最高领袖称为“矩子”(巨子),    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代代下传,所有墨者都服从巨子的指挥必须服从“巨子”的指导,甚至可以“赴汤蹈火,死不旋踵”。
    据在后世历史著作《史记》记载,在楚国旧贵族阳城君等杀害从事变法改革的吴起时,    墨者“矩子”孟胜就站在阳城君一边。
    后来阳城君畏罪逃走,楚国要收回其封国。孟胜为阳城君守封国,    忠于阳城君。他传“矩子”于田襄子,自己为阳城君死难,许多弟子也从其死。
    墨家对每一个加入组织的成员都有条件限制。在思想品质上要求加入者要“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
    (《墨子·修身》),还要求要“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
    同时,还必须有随时为墨家的“道”、墨家的“正义”事业而牺牲一切的心理素质,墨家弟子应有不怕牺牲的勇敢精神,随时做好心理准备,以身践义。
    对于这一次墨家钜子赢天的军事行动,完全是附和墨家的理念:兼爱非攻。
    对于不义之战,墨家永远站在弱者的一方。
    这便是天下人皆尊重墨家的原因。
    所有参与这一次大战的墨家弟子已经做好了为匡扶正义牺牲的准备。
    不像是朝堂征发劳役,    亦或者像阴阳家东皇太一那样违背属下意志,只把他们当杀人的机器。
    墨家弟子是自愿,这便是他们活着的意义,一定要将墨家的理念知行合一,为天下正义。
    墨家义不容辞!
    三公子赢天准备好一切。
    只等这一战的开始!
    宋国,陶邑,宋王宫。
    宋哀公得到消息。
    齐国、赵军、楚军,三国军队向宋国形成三面包夹之势。
    宋哀公大惊,惊讶之后,一阵惶恐,惶恐一阵却又显得十分淡定。
    对着手下大臣道:
    “如今战国吞并,我宋国仅有一城之地,被其他国吞并也只是早晚的事情。
    只是没有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
    宋国大臣也看的很开。
    他们不管百姓死活。
    只想着最后成为哪一方诸侯国的土地。
    “宋公,为今之计,咱们不当防守。
    应做好诸多准备。
    立刻派人向齐国、赵国、楚国国君提交国书。
    咱们三国都不得罪,谁最后占了陶邑,我们便向谁称臣。”
    宋公十分满意:
    “尔等想法与本公不谋而合。”
    “其实本公在宋国早就累了。”
    “天下诸侯皆惦记此地。”
    “本公实在心神俱疲、”
    “如果有诸侯国吞并陶邑。”
    “等于说把这个烫手的山芋交到了别人手中。”
    “本公也好带着尔等继续享福。”
    宋国大臣道:
    “楚国距离陶邑不足十里地。”
    “赵国、齐国不足二十里地。”
    “不知道宋公的意思是开城投降呢?
    还是……”
    宋公摆手道:
    “断然不能开城投降!”
    “若是让齐国、赵国、楚国三国军队进入陶邑展开巷战。”
    “我宋国的优势便不再。”
    “陶邑乃天下商贾聚集之所。”
    “若是因为战乱毁了陶邑,    咱们到时候可就没有了跟人家谈判的资本。”
    “反而成了阶下之囚。”
    宋国大臣点头道:
    “宋公高见。”
    宋公下达最后一道诏令:
    “即刻命了守城一万士兵关闭陶邑四大城门。”
    “封锁河流水运!”
    “即刻派人向赵国、齐国、楚国三国统帅通知。”
    “我宋国自知这一次必会被吞并。”
    “但是不能因为战乱毁了陶邑。”
    “所以请齐国、赵国、楚国三国军队在城外交战。”
    “最终胜利者,    宋国定会打开城门,举行交接仪式!”
    “尔等这就回家收拾金银细软,    准备去别的诸侯国享福吧!”
    宋国群臣大喜。
    他们这些年在宋国捞了不少财富。
    堪比有封地的万户侯。
    只要拜托了宋国这个累赘。
    去了别的诸侯国,财富不会在吕不韦之下。
    各个欢喜不已,如同逃出生天。
    在办完宋公交代的事情以后。
    所有大臣,均回家开始为后面的事情做打算。
    宋国投降传统,自古有之。
    正在向宋国进发的赵国军队。
    三公子赢天也在队伍之中。
    受到了罗网的消息以后。
    对宋国君臣上下这种不抵抗政策咬牙切齿。
    恨不得将他们所有人全部斩杀。
    这种没骨气的人竟然统治宋国几百年。
    不过三公子赢天已经做好了全部的部署。
    从宋国送出去递交给赵王、齐王、楚王的国书。
    全部被罗网的人截获。
    唯独将宋公请求齐军、赵军、楚军三国军队在郊外战斗的国书没有阻拦。
    距离宋国十里地。
    因为宋国四周水路发达。
    到处都是河流湖泊。
    赵军、齐军分别在宋国陶邑西北角、东北角驻扎。
    隔着一条大河对峙。
    楚军位于宋国西南角十里地驻扎。
    赵国、齐国、楚国对宋国形成三面包夹的合围之势。
    赵军统帅李牧作为一个战略家。
    他和老谋深算的齐军统帅安平君田单想法一样。
    那就是让宋国依旧处于中立地位。
    现在就差楚国的意思了。
    楚国自第一代国君开始。
    就开始不听吞并天下,自称蛮夷。
    这一次楚王御驾亲征,势必要拿下宋国。
    入夜。
    三公子赢天来到了赵军统帅李牧的大帐。
    “李牧大哥。”
    李牧将军一看是三公子赢天。
    当即热情的请了进来。
    “贤弟找我何事?”
    三公子赢天直接开门见山:
    “不知道李牧大哥对于这一次宋国之危如何看待?”
    若是以前,李牧将军也懒得跟赢天这个秦国人废话。
    但是经历了那么多。
    李牧将军但凡不涉及到赵国、秦国的利益。
    都会对三公子赢天知无不尽。
    眼下三公子赢天来,必然是有备而来。
    李牧将军很想听一下三公子赢天的意见。
    故而直接说道:
    “贤弟啊,说实在的。
    我的意思使宋国依旧保持现在的状态。
    这样对于赵国、齐国、楚国来说都会出于一种平衡的状态。
    可以避免战乱。
    所以我这一次的目标就是齐国别想得到宋国、楚国也别想得到宋国。
    谁若是第一个攻打宋国。
    我便联合另外一家,背后偷袭。
    不知道贤弟以为如何?”
    三公子赢天点头道:
    “不愧是李牧将军。
    想法跟我不谋而合。”
    “但是眼下的局势并非李牧将军想的那么简单。”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