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此利诱非彼利诱也!许住宅良田,好酒美食即可。若是有顽固不化者,皆可当重者处斩便可。”荀攸下了定论,太平道若是煽动百姓制造混乱,荀攸认为这些人就等同于反贼,那对待反贼自然手段要够狠又硬,所以他认为太平道的人并不值得多同情。 刘辩点点头,所谓乱世当用重典,他向来也不是心慈手软的人,每次征战都杀伐果决,所以荀攸的建议他听得进去。但听得进去归听得进去,刘辩还是觉得对待太平道的人不必过于够狠又硬,应当对事不对人,尽可能的收服这些人,刘辩这样考虑的原因是他需要民心。 此番流民是幽州和青州之地的,往后刘辩想要拿下这些地方自然是需要这些地方的百姓拥戴的,若是这一次把太平道的人打压的太猛,那肯定不利于以后发展。刘辩想到此处便说道:“让书院的那帮孩子出来帮忙做事,还是尽可能的把太平道的人收为己用,若实在有顽固不化的,定斩,尸首挂于城门口示众。如今治下首先需要的是稳定,这个前提不能变,至于其他,可以宽容一些。” “诺!”荀谌等人纷纷应答。 中阳西城门口,卞喜领着十几个同乡伙伴蹲在一处角落,他们已经来中阳城五天了,这五天里面他们到处找帮工的地方,原本卞喜打算着先找个地方去帮工,大家赚点钱好生活,可是流氓太多,帮工地方又不够多,每天都是成群的人在城门口等着。好在卞喜找到了他的母亲,有了一个安身的地方,不过他母亲也是刚到中阳城才几个月,只有县府分发的两亩薄田,根本不够十几个人忙活。 这就是使得卞喜近日无所事事,小的杂役事情他又不愿意去做,大的手艺活他又做不了,这不上不下的情况就很尴尬。为了不给母亲添麻烦,卞喜就带着十几个人在城门口施粥点混口饭吃。当然这吃肯定是吃不饱的,人一旦吃不饱就会有情绪,这情绪一来就容易闹出事情。 “这狗日世道在哪都没饭吃,早知道当初就不应该回并州,这中阳城也没见着有多么的好,到处都是流氓,施的粥根本不够吃,指不定没多久就要饿死人了!”卞喜很气愤的说道。 卞喜这话一出口顿时引得十几个同乡伙伴纷纷附和,周围听闻的人也参与进来,各自表达着不满。很快以卞喜为中心的这个地带就陷入了吵杂之中,场面逐渐变得混乱起来,有人已经在人群中喊着去县府和郡府请命,人群攒动,人心不稳。 看守城门的兵卒还没有多大的反应,但有人却是挤开人群走了过来,一群中阳书院的学子跟在刘三儿的身后,刘三儿撇了卞喜一眼说道:“哪要饿死人了?粥吃的不够不会去干活吗?我看你是没本事只会瞎囔囔吧!” 卞喜打量着刘三儿一番,这个头还达不到他胸口的小豆丁根本就入不了卞喜的眼,他嗤笑了一声说道:“谁家的毛孩子滚出来了?有没有大人管的?” 身为中阳书院的三公子,刘三儿哪受到过这般的侮辱,他还没有发挥,在他身后的一群学子们却是先叫嚣了起来,个个神情激动,大有只要刘三儿一声令下他们就会冲上去和卞喜干架的趋势。 打架这种事情,书院的学子们向来是不怂的,且不说在军营里面训练了那么久,虽然年纪小,个头矮,力量不大,但是长期训练总有些战斗力的,再加上这帮学子也经历过好几次的战争,他们都不害怕杀人,更别说是打架这种小儿科的事情了。 看着一群孩子想要动手,卞喜也是觉得好笑,他指着刘三儿就骂到:“这毛头小子赶紧带着你的同伴玩过家家去,再不滚,老子可就要动手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