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初临东汉末 第一百三十二章 欣欣向荣-《汉末之我为刘辩》


    第(2/3)页

    太平道的人一杀,中阳城的流民顿时消停了不少,荀谌自然也轻松许多,他对刘辩说道:“流民大部分已经安置妥善,按照计划,多数都迁到了定襄郡,另外云中郡和雁门郡也有一部分,但还是有很多人只愿意留在中阳城。”

    “总留在中阳城不是个事情,既然有人不愿意去其他郡,可以把他们留在西河郡,西河郡又不是只有中阳城,往其他城迁。你去下告示,只要愿意主动去的,都发放补贴。发补贴搞不定的话,威胁、恐吓等手段用起来,什么方法见效就用什么,不抓人、不杀人就行。”刘辩摆了摆手说道。

    “殿下,这威胁、恐吓的话,是不是有些过了?”荀谌说道。

    “就是吓唬吓唬嘛!又不是真的会拿那些流民怎么样,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做事要灵活运用办法嘛!”刘辩说道。

    “诺!”荀谌应答了一声。

    “殿下,太平道之事后续该如何处理?”董昭问道。

    “前面这些,你做的都不错,太平道的主要几个传教的人被杀了,料想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剩下的人都会安分下来。还是那句话,能拉拢的拉拢,拉拢不了的就处理掉。现在看来太平道的人还是挺配合的,高层的死了,中层的被拉拢了,剩下的底层的,可以慢慢教化的。”刘辩说道。

    “三公子既按计划把那个叫卞喜的人安排在了书院,后面还需要什么安排嘛?”董昭又问道。

    “那就看卞喜这个人上道不上道了,我们需要一个太平道底层的人对我们有所了解,也需要这个人能为我们发声。百姓是极为容易被煽动的,只要我们做的足够好,让百姓丰衣足食,百姓自然念着我们的好,民心自然归附,太平道自然不足为虑。”刘辩说着顿了顿又接着说道:“诸位,治理地方,教化民众,任重而道远啊!”

    “我等愿为殿下马首是瞻。”荀谌、董昭和荀攸三个异口同声应答。

    如今刘辩治下最为重要的事情就妥善的安置流民,当然刘辩不会把重心全部放在这件事情上,他认为有荀谌和董昭盯着这件事情就足够了。毕竟其他方面,比如军队的建制和训练也是很重要的,高顺的陷阵营已经在按部就班的训练当中,精骑营在云中进行大规模的行军计划,刀盾营和坚枪营也在严格的训练阵法,而作为基础部队的常规营在王越的带领下,每日都要进行严谨的训练。

    该筑城的筑城,该修桥的修桥,四郡之地里每个县城都在修建当中。商队前往幽州购买精铁,前往冀州购买粮草,商贸交易一刻都不曾间断。此外诸如兵造厂、工匠坊、织造坊等设施都处于忙碌状态。所以抛开流民一事不算,整个刘辩治下都处于欣欣向荣的发展状态。

    而刘辩如今得了荀谌、董昭、荀攸和田丰四位主要谋士,又有韩奕、卢浗等人的协助,他所需要处理的政务大大减少,除了必要的重要决策之外,每日刘辩都有大量的时间可以自己安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