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迁都长安-《汉末之我为刘辩》
            
            
            
                
    第(3/3)页
    猜测到结局的徐荣也无可奈何,有心无力,他不得不按照董卓的命令行事。在留下金银钱财千两之后,徐荣便寻了个理由单独带领撤离了虎牢关,他得去和董卓汇合,而他唯一能够给予吴匡、张璋二人保障的便是充足的粮草了。
    徐荣这一走,吴匡、张璋二人已经是心有所悟,千余人守一个虎牢关,面对数十万人的诸侯联盟军,这要怎么才能够守得住?
    “相国,果真是抛弃咱们两个了。”吴匡说道。
    “那咱们如今该当何去何从?”张璋问道。
    “既然相国这边不行,那就只有投到诸侯联盟军这边了,不然的话,咱们还能去哪里呢?”吴匡如此一说,张璋皱起了眉头,他保持沉默便是赞同了吴匡的言论。
    但要说投降也不是随便就投的,赵岑一点反抗都没有的直接献城投降,他虽然受到了孙坚的礼遇,却没有得到孙坚的重用。吴匡、张璋二人先前追寻大将军何进,后来又投在董卓麾下,如今他们要想再投诸侯联盟军,那必然得受到诸侯联盟军的重视才行,要不然的话,谁会看得上他们呢?
    所以一开始吴匡、张璋二人凭借着千余兵卒坚守虎牢关,且足足死守关隘半月有余,使得诸侯联盟军寸步未进。
    一直等到孙坚攻克洛阳城的消息在兵卒中传开来的时候,吴匡、张璋二人才正式向诸侯联盟军投降。他们这番投降是表达了一个态度:不是我们不能够打,还是董卓跑了,洛阳没了,我们打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了,所以只好投降了。
    果不其然,吴匡、张璋要投降的消息刚被袁绍这帮诸侯们得知,诸侯们一下子是喜上眉梢,虎牢关只要一投降,那便预示着同往洛阳的大门已经打开了,自此诸侯们便可直达洛阳,道路通畅。
    所以对于吴匡和张璋的投降,袁绍极为高兴的表示愿意接纳,其他诸侯纷纷附和,攻打虎牢关这么长的时间下来,没人再愿意多流血,毕竟诸侯麾下的兵卒都是要钱财养着的,死伤一个可是损失一个。
    接纳降兵,必然给予优待,正当袁绍等人沉迷喜悦的时候,刘备提议说道:“既然吴匡、张璋二人愿意投降,那应当给予这二人赏赐,他们过去的种种不应追究,若他们愿意为振兴汉室出力,也应当接纳才是。”
    刘备的话得到了不少诸侯的赞同,但有人对此却是极为愤怒,这人便是何安。
    何安伸手指着刘备就大喊道:“吴匡、张璋二人是为贼子,他们依附董卓,多行有大逆不道之事,岂能够轻易饶恕?再者,这二人与我有杀父之仇,此仇不共戴天,我必要斩此二人头颅,以告慰我父亲在天之灵!你为吴匡、张璋二人求情,是何居心?还是说你要与我做对?”
    何安喊的是口水横飞,面露青筋,他瞪大了双眼,还撸起了袖子,那模样似乎是只要刘备敢稍稍应承,何安便敢直接上去揍刘备一顿。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