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田畴二问-《汉末之我为刘辩》


    第(1/3)页

    桌案上的幽州地图已经被刘辩看了无数次,地图上的每一处标志,城池、山川、河流、官道皆在刘辩脑海。为图幽州大计,刘辩采取的一系列计划也都是深谋熟虑的,从头次宴会上放出的一句模棱两可的话,以让幽州官员猜忌好挖开墙角,招揽人才,再前后试探得以让精骑军扑入幽州,使得察觉者人人自危,进一步让幽州局势过分紧张。

    挖了刘虞的人,又潜入兵马压境,逐步逼迫刘虞,之后便利用一个机会与刘虞开诚布公。

    那这个机会从何处来?这就要从刘辩的另一手准备说起。

    刘虞有个儿子叫刘和,刘和以皇室宗亲的身份原本在洛阳朝廷就任侍中一职,表面为官,实际为人质,毕竟刘虞在外做官,官位很高,朝廷是忌惮的。

    不是朝廷忌惮刘虞,而是朝廷忌惮所有地方大官,所以地方大官子女多有在京为人质的,比如刘焉的两个儿子,长子刘范和次子刘诞,如今一个是左中郎将,一个是治书御史,皆在朝廷为人质。

    刘辩与刘虞开诚布公的机会便在刘和这里。

    先前史阿、蔡中、蔡和等人潜入洛阳行刺探谍报之事,他们就按照刘辩的命令早早盯上了刘和。等着十九路诸侯联盟军共同讨伐董卓的初始,史阿以幽州将要易主、刘虞或有性命之忧的名头说服刘和离开洛阳,而后刘和一路辗转,在情报局人员的护送下悄悄抵达幽州。

    “人到了吗?”刘辩好似随口一问,他的目光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桌案上的地图。

    “回禀殿下,人到了!”陈到上前来回答。

    “带过来!”

    “诺!”

    陈到转身便走,不一会儿他便带过来一个青年人,青衫儒雅,八字胡须,此人便是刘和。

    刘和与刘虞很相像,儒雅之风体现于表,皆是谦谦君子。

    “下官刘和拜见殿下!”刘和恭恭敬敬行了礼,不论是按照身份、地位、名声还是威望,刘和是打从心底里面的敬佩刘辩,他此番不顾朝廷而偷偷的潜回幽州,其目的自有担心刘虞的安危,此外他更是想要见一见刘辩。

    刘辩虚抬一下手,以示免礼之意,他把刘和从头到脚大量了一番,也不知道是因为他们都姓刘,都为皇室宗亲,又或是因为刘和这谦谦君子的风度感染到了刘辩,总之刘辩觉得刘和就是可以亲近之人。

    “有些事情,你也应该直到了,我与你父亲如今有所道不同,你待如何看?”刘辩开门见山,说话很是直接。

    刘和似乎早有准备,胸有腹稿,他一点都没有犹豫的就说道:“殿下雄心壮志乃天下人皆知,若非董卓倒行逆施,殿下早为天下共主,大汉明君。小小幽州一地岂可阻拦殿下脚步,殿下今为河北王,收复幽州乃必然途径,大势所趋。父亲只是一时不察,有所蒙蔽,下官愿亲自前往说服父亲,以改父亲之念。至此我父子二人往后定当竭尽全力,效忠殿下,振兴汉室。”

    这一番话说的很漂亮,也让刘辩很满意,这不由得使刘和给刘辩的印象加重了几分。

    这年头有才气的人不一定会说话,会说话的人不一定有才气,刘和不仅有几分才气,还相当的会说话。

    最为主要的是刘和愿意亲自去当和事佬,这倒是避免了刘辩和刘虞若是相谈不欢撕破脸的结局。

    至于刘和是不是真的能够说服刘虞,这倒不用刘辩担心,因为他知道只要刘和回到幽州

    ,自然会有帮着刘辩说服刘虞,而且多的是这样的人。

    “你既有这份心,那不管事成或者不成,你都可为我麾下主簿。”刘辩这话一出,刘和当即叩拜,口称效忠。

    主簿这官是各个级别主官麾下掌管文书的佐吏,简单来说就是帮着大佬书写文章、起草文件,以及跑腿办事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