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剖心-《东宫锦字录》
第(2/3)页
明澜颔首应道:“是。”
一道意味深长的视线落在明澜身上,明燎唇角微扬:“既然如此,就散了吧。”
明澜起身之时,正对上明燎的目光,二人眼里皆有探究,又在同一瞬消失不见。
待明澜离开,姜云若有所思地开口:“他不想与秦家合作?”
这件事本可以让秦贵妃来查,以她的灵妃的关系,说这个话,自然比姜云合适。但听明澜的意思,他甚至不想将事实真相告诉他的母亲。
明燎嗤道:“自然。将此事告知你我,陛下不会怪罪,甚至要赞他顾全大局。透露给秦家,则是另一回事。”
与皇帝打交道,不能一味地听话。有些他不方便做的事,总需要有人主动代他完成。
若问谁与幕后之人纠缠最深,那当然是身在局中的明燎和姜云。事后追查只能查到被人处理干净的细枝末节,若想找出真相,最好的办法是,守株待兔。
他们不可能得到名正言顺的调查机会,因此,皇帝也绝不会授意东宫暗中准备。
但他们应当有所作为。他们应该料敌于先,而后以逸待劳,等对方再次现身。
明澜将此间隐情一一详述,虽违背了皇帝的命令,却符合他的真实心意。
所以,此事就更加耐人寻味。
“襄王这一计,倒也着实隐晦。”姜云慢慢说道,“将消息告知灵妃,不识大体的,就是我们。”
两人都知道明澜是有意而为,但他的手段合情合理、无声无息,待皇帝怪罪下来,大可推说为一时疏忽。至于明燎和姜云,纵然襄王有所纰漏,但作为太子和太子妃,又岂能武断地轻信?
他们应有所悟,有所察,焉可用他人之过推卸责任?
再者说来,明燎是太子,将心思使在皇帝的宫眷身上,称得上是大忌讳。谁不知道灵妃身边会有线索,但正如明澜不愿插手一样,明燎也不该置身其中。
明澜心里如同明镜,却给他们留下这一小小的陷阱。
堪破他的算计,此事就该结束。两人本该返回东宫,姜云却忽然拦下明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