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二条路,先沿长江南行(长江在江陵南拐向南行)一小段,从中夏口和豫章口两处水口转入一条叫夏水的小河。 然后顺着夏水下行,途经华容县,以及后世的监利县附近。 最终在一处叫堵口的水口,转入汉水。 这么走的好处是能节省至少一半水程。 而且只有最后一小段路落在敌境内。 比第一条安全得多。 不过这条“夏水”,光看名字就能猜到是一条季节性河流。 春夏丰水期时确实能行船。 可一旦进入秋冬枯水期,随时有断流的风险。 实际上,之前麋芳等人运粮不济。 很可能就与夏水入秋后的季节性断流有关。 至于第三条路,就是眼前的扬水-柞溪水道了。 相比起有长江水流支撑的夏水,扬水-柞溪水道,根本就是连稳定源头都没有的临时疏水通道。 水源来自周边的雨季积水。 指不定哪天就突然改道甚至消失。 所以,尽管从这里去往汉水又比夏水通道要节省一大段水程。 却并不适合作为稳定的粮道。 可话说回来。 如果不考虑长期运输问题,只作为临时行军的依托,走这里未尝不可。 特别是现在进入江汉流域的枯水期,水域面积显著减少。 原本没路的地方,现在暂时有了。 无非是泥泞难行一些而已,又不是没有克服的办法。 这不是麋威想当然。 是有前例的。 比如刘备在长坂溃败之后,曾斜趋汉津逃命。 比如曹操在赤壁失利之后,曾取道华容北返。 二者都是在秋冬时节,以急行军的方式通过这片在后世称为“湿地”的区域。 就连眼前的陆逊,之所以敢于北上抢修扬水浮桥,不也是因为这时节水浅? 所以。 陆逊肯定是为了阻击关羽而来的。 但具体用什么办法阻击,仍有待商榷。 唯独是城中除了麋威自己之外,无人知晓这位“偏将军陆逊”是个比吕蒙还要可怕的对手。 想找个人一起商量都不好找的。 如此蹲守一天无果,而廖化后续再未送来更多情报。 麋威实在撑不住,只能先下楼休息。 然而这一觉只睡到第二天平旦就被惊醒。 是真的惊到了。 一大早就听到詹思服在声嘶力竭: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