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今日之战,当然是以潘璋部为敌。 但究其根本,还是为了渡河。 那不管对岸有没有敌人,总要先架设浮桥的。 廖化前不久才跟从关羽征战汉水之滨,对此早已熟练。 正卒以弓弩压阵,辅兵以舟木架桥。 如果说跟北伐时有何不同。 那就是曹军多马,防御重点在岸上。 而孙军多船,要盯紧些河上。 但廖化还真不怕潘璋的船。 不仅仅因为早前先胜了对方一场。 说实话,那一战后,眼见潘璋能妥当收拢败兵,又迅速在对岸站稳脚跟。 廖化反而高看对方一眼,特意多备战了些时日,以探其虚实。 而到了此时此刻。 双方兵力几何,有什么明牌暗子,彼此都已清晰。 廖化五千正卒,大量辅兵,青壮不少于万人。 而潘璋败了一阵,不算马忠的别部和后来增援的孙桓。 营中只得三千可战之兵,余者非伤即弱。 都知己知彼到这种程度了 廖化还有什么可怵的? 于是,当敌军的“冒突”战船试图冲击搭了快一半的浮桥时。 廖化也果断令岸上、水上的士兵予以还击。 弓对弓,弩对弩。 走舸对赤马,露桡对冒突。 (都是战船名) 如果说这里面还有什么讲究。 那就只有一条传承了千百年的,亘古长存的兵法精髓: 人多欺负人少。 不讲武德? 这就是武德! 轰隆…… 天边炸响一声雷,震耳欲聋。 然而此时河上,河岸上,鼓声不停,杀声四起,生死只在一线间。 却根本没人在意老天爷的脸色了。 日中时分,辅兵成功将浮桥铺到了对岸。 掩护的正卒早已先一步淌着浅水冲上了岸,与敌军厮杀起来。 随着越来越多廖化士兵成功在岸上立足,继而列阵前压。 潘璋部众终于难以稳住阵脚,一点一点被推向远离河岸的方向。 而这又为廖化后续登岸的士兵腾出了更多列阵的空间。 如是三刻,潘璋一翼终于出现了溃兵迹象。 已经半渡的廖化及亲随,见状快马加鞭。 其后跃马于彼岸,亲自兜着自家步阵往那一翼猛冲。 效果立竿见影。 溃兵变成了溃散,溃散变成了溃败。 一传十,十传百,终于整个正面军阵全面败退。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