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袁浩!别走!”几乎没有丝毫犹豫便追上了他的脚步,在操场上奔跑,逆风而行! 转眼间,视野一变。在奔跑中从黑夜步入幻影,被泛黄的光晕笼罩。这是一间寝室,男生寝室。与如今宿舍不同,是一个六人间。四床上铺,两床下铺,另有两张三人用的长书桌靠墙而设。左侧坐着一个瘦小的身影,黑色微浅的头发被身旁台灯光影朦胧。 属于袁浩的无头鬼身就站在那人身后,像是在注视着那人的举动。可仔细一看,幻影中出现的瘦小身形几乎与袁浩一致,这个画面,应该属于袁浩记忆。不是死亡记忆,而是更早之前的某段记忆…… 他在干什么? 为什么要引我看到这段往事? 脑中再次泛起狐疑,我悄然走了过去。坐在桌旁的袁浩手里拿着笔,认认真真的书写剧本。虽然看不到剧本开头的名称,但从其中内容描写,我还是一眼瞧见了《秋风词》的诗句片段。除此之外,他手边还有一张照片,像是随意搁置在桌上,又像刻意为之。写到一半,他轻轻用左手去抚摸,目光流连之处,却分不清究竟在看谁。只能依稀从合照中,辨认出张小云和刘月明的身影,其余几位年轻学子,都不认识。 或许,在明烨手中死者名单中,能通过照片对应他们各自身份。忍不住想要将照片上出现的每一张面孔牢牢记下,又想看清剧本所写内容。但记住的内容大致只有袁浩在写的那一页,站在幻影身后的袁浩鬼身,似乎也格外重视那一页。可剧本内容并不出奇,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片段。大致是女主角和男主角分别后的一个片段,以及女主角伤感流露念出的那句诗词—— 是红衣少女张小云死后化魂时常念出的那句诗——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秋风词》是李白的悲秋之作。不管怎么说,借用李白的这首诗发展成一个完整的剧本,且在深秋时节上演,算是应景。若是剧本中描述的故事也指向事实,那便算是应情。 一部应情应景的舞台剧会乱了多少人的心不得而知,但至少可以判定剧本内容引起了刘月明的不满,而张小云选择穿着红色戏服自杀,其死亡原因必然也与剧本有关。 可是,为什么两死一失踪后,当年调查此事的警方没有将三起看似不同的案件归纳在一块儿?难道,是因为袁浩和张小云的死亡时间临近a大八十周年校庆,校方为了顺利开展八十周年校庆活动,刻意隐瞒了其中相关信息? 总觉得还有什么地方解释不通,一时半会儿也说不上来。可当我再次抬眸想要从袁浩口中追问出些许真相时,幻影突然消失了,袁浩的无头鬼身也消失了。我依旧站在空荡荡的操场上,这次是真的只有我一人的空荡。除了周遭吹来的冷风什么也察觉不到,但周围的空气却在变冷,隐隐不安的突显着危机逼近的事实,令我不得不再次警惕打量四周,直到我缓缓后退的脚后跟踢上一物,被彻底止住了脚步…… 转身低头,苍白的面容,狰狞的冷笑。 再次看到袁浩的人头突兀出现,我突然有些分不明是他脸上的冷笑像刘月明的神情,还是之前刘月明露出的冷笑,像袁浩的神情…… 这件事有些古怪,诅咒之力似乎控制了所有在八十周年校庆期间死亡的人的亡灵。当然,或许这些人的死,的确与八十周年校庆发生的那场火灾息息相关,可总要一个理由才能困住他们的魂魄。否则,何以解释他们死后阴魂不散? 眉头紧皱的那一刻,苍白、干裂的唇已翕张开来。在视野中形成一个血色的洞口,仿佛下一刻便会将周遭一切吞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