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听证会-《大明天启》


    第(2/3)页

    朱由校稍微一想,就明白了这个修改确实很有必要。如果按照自己的方法,最后是一个自己不愿意的方案胜利了,比如这次讨论大多数人不同意收回奴尔干城,那自己岂不是要同意不收回。加上这一条后,自己就可以不同意大臣们的讨论结果,等于是否定了大臣们的不收回,这好象是皇帝的一言而决。

    而更妙的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如果大臣们一致反对收回奴尔干城,那么自己就没有办法要求一定要收回奴尔干城,因为自己只能否定大臣们的结论,不能用大臣们结论的反面来实施。这样大臣们不再是应声虫,也能够有一定的方法来和皇帝进行对抗。

    他一直在寻求一种既能让大臣们的意见发挥作用,又不能大幅度地削弱皇帝威权的折衷办法,这时听到方从哲的话,心里不由大为高兴,这种方法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实行,对于自己想要实行的民主制度,实在是一个极好的启发。

    他笑道:“既然大家都这么认为,那就这样吧。朕可以否定你们的结论,但朕不能实行你们所反对的提议,只有我们君臣达成一致,这个结论才会有效。”

    这下不仅文官,武将也都反应过来了,一起拜服道:“陛下圣明,惟陛下能作威作福。”

    朱由校又道:“以后开听证会,一定会有一个人主持,当然,不是朕,而是由朕指定一个与此事密切相关的文臣或者武将,这个主持人我们可以称之为主席。这件事主要与军队有关,也牵涉民政,所以这一次听证会的主席便是兵部尚书孙传庭。”

    孙传庭出列,这时太监将孙传庭的座位搬到皇帝龙椅台阶下面右边,与龙椅和大臣们的位子都成四十五度角。孙传庭先向皇帝躬身行礼:“谨遵圣谕。”然后又对下面的同僚们作揖道:“奉圣谕,兵部尚书孙传庭主持此次听证会。非经本人指定,其余人等不得发言,别人发言过程中不可打断,如有违反,则视为君前失仪,扣除俸禄一个月。”

    众臣拱手还礼,孙传庭坐在位子上道:“先请东海都督颜思齐中将讲述其前往奴尔干城的过程。”

    颜思齐讲完后,孙传庭道:“各位文官武将,如果有什么想要问颜都督的,可以举手示意,经过本人准许后方能发问。”

    杨涟道:“颜都督,奴尔干城可以种植水稻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