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王妃她又挂东南枝了》


    第(1/3)页

    当然懂归懂,墨锦之所以敢和元尘宇承诺她能做出让宋林满意的诗,原因有二,第一,当年她在美术学院时,有一门课就叫国画赏析,老师会找来历朝历代的名画,让她们临摹并欣赏,同时给每幅画配以意境相同的古诗,墨锦可能天性对画敏感,因此回回拿第一。

    其二,她说她记性好真没骗人,虽说不至于过目不忘,但也差不多了,记忆力至少能秒杀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出于兴趣,她从小就将唐诗宋词背的滚瓜烂熟,这些都是历代先哲的智慧精华。

    因此墨锦有绝对的自信能脱颖而出。

    果不其然,这幅画出尘的意境瞬间让墨锦联想到了那首千古名诗——王维的 《终南别业》,其中一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完美贴合了这幅画的背景。

    从酒楼伙计那里要来纸笔,墨锦唰唰几笔一气呵成,将这首诗写到了纸上。

    写完后,墨锦多少还是有些心虚的,幸好这个时代没有李白杜甫王维,否则,她这就是赤裸裸的抄袭啊!

    在心底一边感恩王维大大,一边装作成竹在胸的模样,将写有诗的纸递给了元尘宇。

    原本就不相信面前这个丑男人能写出什么好诗的元尘宇,极其不耐烦的唤来太监接过,并以自己的名义的递了上去。

    冰冷的眼神从墨锦身上扫过,元尘宇带着警告意味说:“要是得不到那幅画,仔细了你的小命!”

    “是。”墨锦应道,并弯腰拱手作揖,低下的小脸上满是鄙夷。这元尘宇可真够虚伪的,嘴上说着嫌弃,身体倒是很诚实嘛。

    此时的酒楼外,已经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许多都是慕名而来的文人,当然看热闹的占大多数。

    同墨锦的诗一起递上去的,还有其他人写的几十首,由小伙计收集在一起,集中送到宋林老先生身前的桌子上,由他老人家一一评定。

    眼看着老者手中的一沓写满了诗的纸越来越薄,他却始终未露出满意的神情,元尘宇有些沉不住气,扭头恶狠狠地看向墨锦,眼神好似要吃人一般。

    墨锦见状笑笑,安抚的说道:“殿下请稍安勿躁。”

    话虽如此,她依旧也有些紧张,目不转睛的盯着宋林,生怕漏过他老人家脸上每一个表情。

    时间一点点流逝着,宋林一脸失望的放下手中倒数第二张诗稿,捋了捋自己稀疏花白的山羊胡子,漫不经心的人看向最后一张。

    突然,宋林睁大了双眼,似是被手中的诗稿震慑了一般,面露红光,呼吸越来越急促,显然十分激动。

    台下的人只要没瞎的都发现了他的异状,知道他这是发现满意的诗了,纷纷伸长了脖子期待的看着他手中那张薄薄的纸。

    “好诗,好诗!”不负众望的,宋林果然爆发出一句赞叹。

    这下所有人都被吊起了好奇心,尤其那些平日里喜欢相轻的文人,又羡慕又嫉妒又兴奋的看向老者,想知道究竟是何方神圣能得到当世大儒的好评,以及,不无期待的希望那个人是自己。

    吴老爷从宋林手上接过诗稿看过以后,顿时激动的无以言表,不停的击掌赞叹,并起身大声询问道:“请问,哪位是白尘宇白公子。”

    原本对墨锦的诗不抱任何希望的元尘宇乍一听见这个名字,愣了愣,才想起这是自己化名,用折扇敲打着自己的手掌,有些难以置信的看向墨锦。

    没看出来,原来这个人看着丑,倒还真有些本事,真是人不可貌相,元尘宇目光中掠过一丝赞赏。

    墨锦倒是波澜不惊的对元尘宇微微颔首,恭敬的伸出右手,做了个请的姿势。

    元尘宇的点了点头,拍了拍墨锦的肩膀,昂首挺胸底气十足的朝吴老爷和宋林走去,丝毫看不出心虚。

    走到两人面前,元尘宇虚虚行了个礼,嘴角勾了勾,“小生不才,正是白尘宇。”

    吴老爷激动的一把握住他的手,不停的夸奖,“果然是一表人材,惊才绝艳,”顿了顿,吴老爷转头对伙计说道,“去把那副图包起来给这位白公子。”

    顿时周围爆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有夸赞的,有不服的,有起哄的……最多的还是让把那首诗公布出来的。

    吴老爷也不吝啬,当即就将那首诗公布于世,所有人为之惊艳,包括元尘宇,当场看墨锦的脸色都变了。

    墨锦面上风轻云淡,心里憋笑都快憋炸了。

    当天起,那首诗以闪电般的速度传遍了兰海国的每一个角落,宋林亲自誊抄了一遍这首诗,挂在酒楼大堂,从此这便成了酒楼的活招牌,无数文人墨客慕名而来。

    白尘宇的大名也由此变得如雷贯耳,只是,这个名字就像昙花一般,只在众人视线中出现过一次,便再无任何消息。

    得到心仪的画后,元尘宇一高兴,拉着墨锦非要回东宫庆贺,墨锦假意推辞了几下后,便从善如流的答应了下来,看着元尘宇对她态度的改变,墨锦知道,她已经取得元尘宇的信任了,暗自开心不已。

    鸿胪寺内,接待完番邦宾客的元烈,正在稍作休息,突然听见堂外的官员们似乎在讨论着什么,格外激烈。

    一时好奇,元烈唤来轻风,“去问问他们都在说些什么?”

    “是。”轻风眨眼间就消失在元烈面前,不过片刻,又走了进来,恭敬道:“回王爷,诸位大人在讨论今日市井上出现的一首诗,据说这诗获得当世大儒宋林老先生的高度赞扬。”

    将刚才摘抄好的诗递给元烈后,轻风便默然不语的站回了他的身后。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