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徐渭没有座,站到了海瑞的身侧。 这下,反倒是郑泌昌有些绷不住了,何茂才等官员的脸色更是难看了。 何茂才不满的望向海瑞,四目相对,心里不禁一凛。 海瑞的目光在灯笼光的照耀下,像点了漆,闪出两点精光,比灯笼光还亮! 那股透出逼人的寒气,竟然完全压过了所有人的官气。 但毕竟职位在,又是掌刑名的,官气不行,何茂才便摆出了威煞:“淳安全县被淹,几十万生民的田地被毁,海知县在福建想必也知道了,现在,粮食的事,省府已经给淳安解决了,那一百万石粮食,够淳安百姓吃到明年去。” 说到这里,何茂才心里全是腻歪,为了抵平这些粮食,刚才堂上差点没打起来,从鼻子里出气道:“最大的问题解决了,海知县到了淳安,只用干两件事即可,一是补种田苗,二是重建淳安,其他的,不要去管。” 这是浙江官场商量好的海瑞行为准则。 至于新安江九县决口的事,浙江官场不允许海瑞去查,更不会予以配合。 如果海瑞执意去查,那么出了什么问题,后果自负。 既有劝说,又有警告,下马威的话语,海瑞听懂了,徐渭也听懂了。 “好!”海瑞答道。 郑泌昌、何茂才以及在座的浙江官员都愣住了。 就这么简单?就唬住了海瑞? 所有浙江官员都有种不真实地感觉,然后就感慨传言害人啊。 传言中的海瑞刚正不阿,事事必较,是个难缠的人,但今儿一见,相距甚远啊。 八成是海瑞的“不懂官场规矩”,被福建那边的人错以为了难缠。 这是个“识时务”的人。 早知是这样,浙江官场又何须这般如临大敌? 一时间,人心顿时松弛了。 徐渭急了,新安江九县决口的事不查,部堂大人在诏狱中,恐怕永无出狱之日。 还是那句话,自古天子不认错,皇上已经认定了新安江水灾有猫腻,那就必须有猫腻,不然,于皇上面上无光,又何况新安江真的有猫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