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以前翰林院翰林,有“储相”的美誉,朝廷之中,也流传着“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狂语。 如今,改了! 没有当过县令、知府、巡抚,没有三级主政衙门经历,连六部堂官都当不了,就更别说九卿,以及遥远的内阁阁老了。 万岁爷这是一棍子敲在了那群手不能提,肩不能担,目不能视的科甲进士老爷的头上。 黄锦都能想到士林的反响了,但这和他一个宦官没什么关系,“奴婢遵旨!” 黄锦就要去拟旨,就又听到圣音传来,“着旨:从今日起,商税提升至二十税一,与农税同等!” 大明朝建立后。 太祖高皇帝就规定了商税,“二十税一”,商人地位虽低,但得到的好处是切切实实地,低廉的商税,让这二百年的大明朝商人赚得盆满钵满。 而且,随着社会风气的转变,随着籍身逐渐变得可以操控,商人慢慢突破了太祖高皇帝降给商人的诸多限制。 商人可以穿丝绸,可以买官,可以想方设法入仕,和普通工匠、农人没有什么差别,商税也该恢复正常了。 至于说会不会打击商人买卖的积极性,经商的人,和当官的人没什么两样。 只不过商人追逐的钱,当官追逐的是权,有了权,其他的就都来了。 所以,大明朝不缺当官的,更不会经商的,这只是开胃小菜。 真正导致大明朝不能像宋朝那般富起来的几样东西,在锦衣卫解决完晋商的事,也要收回来了。 盐、铁、酒、茶,这不是商人能触碰或染指的,必须国营。 民心的暴涨,让朱厚熜可以不再顾忌那么多,凡是于国于民有利的,都可以放手去做。 不论动了谁的利益,不论谁挡在这条路上,只有死路一条! 连降二旨。 一向行走如猫没有声音的黄锦,脚步都沉了几步,发出了轻微的声响。 拟旨,传旨,一气呵成!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