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玉熙宫交给内阁的事,就两件。 一,封授俺答的王名。 二,互市粮食的价格。 “顺义王如何?”高拱声音从累高的案牍后传出。 未见人,只闻声。 胡宗宪、李春芳、陈以勤沉默不语,张居正斟酌之后,倒是觉得合适。 顺义,顺服,仁义。 顺服,是鞑靼对大明朝俯首称臣后该有的姿态。 仁义,则是大明朝对鞑靼日后的要求,历来中原王朝与北虏签订了不少盟约,可无一例外,随着时间推移,北虏都会撕毁盟约而犯边。 仁义二字,希望鞑靼不会降而后叛。 张居正望着那方案牍,眼神十分复杂,由此可见,高拱在府中养病时没有闲着,也在为大明朝禅精竭虑。 当然,一个急火攻心迟迟没有痊愈,也许就和太过操心操肺有关。 张居正又望向胡、李、陈三人,问道:“汝贞,子实,逸甫,你们意下如何?” “想来是不错。”李春芳、陈以勤点点头,认可道。 胡宗宪有些异议,倒不是说针对高拱,而是日后大明朝必然会与鞑靼再动兵戈,如果从今以后鞑靼真的变成顺服,他日大明朝用兵,反倒衬着皇上和大明朝廷不够仁义了。 但胡宗宪转眼一想,就鞑靼人那般桀骜不驯的模样,与倭寇是一样,畏威而不怀德。 在没有挨过大明朝的重拳前,是绝对不会心悦诚服的,即便表面顺服,心里也不会服,暗地里的小动作也有一直有。 而盟约不过是个君子协定,在彼此都认为该遵守时,那便是无上的法则,哪怕出现局部冲突,也都会理智,保持克制。 可要是有一方认为不该遵守时,对方的所作所为都会被无限放大,就是一只脚先后迈错,也可以视为破坏盟约的行径。 不必担心鞑靼顺服,找不到北伐的理由,我大明朝的军队,永远都会是正义之师。 注意到同侪投来的目光,胡宗宪摇摇头,示意没有异议了。 张居正便道:“那封授俺答的王名,就暂定为顺义王。” 俺答封王的事解决。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