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同样,杨廷和等人也是如此,在做官之初,这些人或都有着满腔抱负,但终化为尘埃,贤、奸只能留给后人评说。 “皇帝,是由宗室选出来的,连朕都是接的皇兄,正德皇帝的皇位,这以血缘而定,与朝廷无关,朕便不与你多说。” 皇室的事,不是张居正一介臣子能随意置喙的,朱厚熜便揭了过去,道:“那贤臣、奸臣,又是怎么选拔出来的呢?” “回皇上,是科举。”张居正答道。 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这都属于科举,以前,只有到了举人,才有可能做官,而现在,连秀才也要用上了。 “什么是科举?” 朱厚熜点点头,又摇摇头,道:“朕不想听那些虚头巴脑的为国求才,张居正,你知道朕想问的是什么。” “回皇上,科举,所谓科举,科察天下士子,结天下读书人以欢心。” 张居正想了好一会儿,慢慢地道:“科举的第一要义,既不是选才,也不是化育天下,而是,牢笼志士! 让天下的聪明人,全都进到八股的牢笼里,让他们钻研章句,白首穷经,这样的话,这些人就不会异想天开了,也不容易被歪门邪道所惑。 而读书人安定了,天下即使还有人想造反,也不过是些草寇之流,成不了什么大事!” 张居正揭开了国朝科举的真相。 牢笼志士,古今齐哀也。 朱厚熜点点头,又摇摇头,道:“那读书人安定了吗?元廷待降元士人一样优厚,却为何被我太祖高皇帝这样的草寇之流夺得了天下?” 张居正额头上渗出冷汗。 读书人安定? 怎么可能会安定? 书的越多,想要的就越多,哪怕把整个天下都给读书人,读书人也不会满意,更不会安定。 正因为读书人,或者说书读的最多的那批人的不安定,使得天下跟着不安定,使得草寇之流无食可吃,揭竿而起,奋力发出了那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要让国朝安定,先要让普通百姓安定,而士人,不可能安定的。 “朕最近时常在想,读书人在朝为官,双目不识五谷,双手无有缚鸡之力,双耳不闻民生之疾苦,这样的官员,这样的朝廷,会有真正安定那一天吗?” 朱厚熜望着那句“请进十万士子待仕”的话,叹息道:“几千年来,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至我大明,历朝历代的朝廷,哪个不是士人的朝廷?” 张居正惊骇了。 皇上的话透露了太多的意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