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胡宗宪没有推辞,从案牍下方抽出类似本书厚的初案,正了正声道:“元辅、次相、子实、逸甫。 军政分离,我的想法还是从权力分割开始,但为了避免藩镇割据的局面,军不可能完全离了政,政也不可能完全离了军,毕竟,我大明朝太祖高皇帝也是马上得的天下,朝廷,是建立在军队上的。” 闻言。 张居正率先点点头。 朝廷是靠强大军队建立的政权。 胡宗宪不愧是大明朝二百年来第四位以军功封侯的文臣,对朝廷、军队的认识当真是厉害。 可谓是一针见血。 尽管有些看不惯胡宗宪的高拱,也不得不点头认可,如果将大明朝比喻为一个人,朝廷是脑袋,军队便是脊梁骨干。 没有脑袋,军队迟早会炫耀武力至死,而没有脊梁,没有骨干,谁都能踩朝廷一脚,被踩死也是早晚的事。 元辅、次相都认同了,李春芳、陈以勤跟着表示了同意,示意胡宗宪继续。 “内阁,或者朝官们最担心的,莫过于手握重兵的将领拥兵自重,所以,结合军队的实际情况,我增加了几道控制。” 胡宗宪翻开了初案,道:“第一点,是幕僚制度,或者说是军师制度。 虽然圣上下旨,在全国朝范围内,禁止官员聘请幕僚,朝廷官员的幕僚多时是为了缓解繁重的案牍。 一地刑名、钱粮、百事条目、起草公文,不是精力特别旺盛的人,一个人根本承受不下来。 不过,圣上增设了‘政法’一职,分化了地方主官的权力,也分担了地方主官部分的压力,圣明天纵无过陛下。” 胡宗宪颂完了圣,方道:“但我不得不说,军队不同于朝廷,边镇主将身边必须要有幕僚、军师。” 胡宗宪对幕僚作用,再清楚不过了,他在当浙直总督时,徐渭助他擒徐海,诱杀汪直,以及与倭寇终战的收集半个江南火药火炮洗岛的计划,全都是徐渭提议,参与谋划的。 这不是说徐渭有多么聪明绝顶,实则是战争这东西,除了硬实力的对拼外,就看那灵光一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