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一旦徽商在西洋站稳脚跟,徽商该如何在西洋宣扬大明朝?该如何在世界宣扬大明朝?该如何在世界宣扬大明朝皇帝陛下? 商人鼓噪弄势的本领,这次在徽州府,朝廷已经领教过了。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都说谣言止于智者,但又有多少人会在意真相? 一笑一乐,便过去了,哪在意对他人的伤害?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的道理,在大殿里的当朝大学士们显然是懂的。 朝廷是不会为了徽州府内愿在反贼书上留名留印的反民,毁去几千年来东方大国积攒的声誉的。 还有最关键的,圣上不会接受任何形式的威胁,官员也好、士人也好、愚民也罢,既然选择走上了对立面,那就没有回头的余地。 仿佛在一瞬间,胡宗宪失去了所有的力气,惨然一笑,道:“臣明白了。” …… 圣谕降于孝陵、东南军、中都留守司三支军队,三军统领立刻命令全军加快行军,正式进入战争。 火炮在军中出现,火铳装备到军士手中,甲胄覆盖三军,朝徽州府而去。 海上的战船开足的马力,船上装载的火炮全部装载实弹,在海面上游猎。 遵军令,只要在海面上发现任何非战船船只,即刻开炮轰沉。 朝廷中人停止与徽州府一切来往,包括信笺。 朝廷的反应。 大大超过了徽州府内反贼的预想,一封封‘申文’送出,向朝廷示威,向朝廷求和,俱都石沉大海。 随着时间推移,包围圈将要彻底形成,陈平、徽商也发了狠,将徽州府二百五十万人的“反情”文书传了出去。 在两京一十三省徽商资助官员的推波助澜下,迅速传遍大明朝。 “权奸”“昏君”的词汇,逐渐在大明朝坊间流传开来。 但锦衣卫不是吃素的,徽商资助官员的花名册,早就在锦衣卫的手中,没有等待,锦衣卫立时进行抓人。 抓到正在传言“权奸”“昏君”的,连审讯都省了,直接就地斩杀。 江南之地,士林最盛,对圣上在士林中开展的几场‘惨无人道’的清洗和革除士人种种好处的手段早已不满,在这种时候,当然不会闲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