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内阁建立一百多年,可还从来没有发生过皇帝申饬内阁首辅的事。 以往内阁首辅这样的柱国大臣请辞还乡,皇帝还要三挽三留,但看之前圣怒滔天,如果张居正真上了请辞奏疏,恐怕圣上会立刻照准。 高拱闻言,也从公文堆里抬起了头,撇了撇嘴,虽说他很想从张居正内阁进入高拱内阁,但他很清楚,张居正这位‘昔日小老弟’对权势的恋栈。 就是圣上赶着张居正走,张居正都会想尽办法留在朝廷,留在内阁,哪会因为一点脸面就上疏请辞? 这份担心,完全没有必要。 高拱环顾四周,执掌内阁的豪迈顿从心生,但他还没有迷失,忘记之所以能暂掌内阁的原因,下意识冒出了句带中原官话的乡音:“恁说说,圣上交代诸业官营的事,该从哪着手?” 就这一句乡音,胡宗宪、陈以勤都抬起了头,但没有说话。 在嘉靖三十九年及以前,大明朝官员、士人明里暗里的优待是很多的,而进入嘉靖四十年后,优待就所剩无几了。 明面上的优待,只剩下豁免赋税,官员及其家眷田地产出通常不需要缴纳赋税,且一应徭役免除。 从钱、人两方面减少官员的负担。 暗地里的优待,只剩下利用手中的权力,让家眷经营牧马、盐、茶、酒、醋、明矾和煤炭诸业谋求暴利。 要是开启官营,等同于暗地里的优待尽数免去,留给大明朝官员的收入方面,就只有俸禄,豁免赋税、徭役。 张居正能在御前抗辩,就觉得大明朝官员的优待、收入,削无再削了。 再削下去,就真的有朝廷官员活不下去了。 望着同僚们一言不发,高拱体会到了内阁首揆的难处,但也想到了内阁首揆的权力,点名! 高拱望向了陈以勤,唤道:“逸甫。” 陈以勤显然有几分无奈,却又不得不应声,道:“次相。” “我大明朝官员真的很清贫吗?”高拱问道。 他也是从底层走上来的,地方官,京官,小官,大官,他全都做过,一直不贪不占,但从未觉得清贫。 当然,他出身官宦世家,家里偶尔会贴补于他,所以他的立场就不太适合评判其他官员了。 陈以勤沉默了下,慢慢说了起来:“相比较唐官、宋官,的确可以说是清贫,哪怕和元廷治下的汉官相比,都有所不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