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我适才就说了,这是逼迫朝官们同意诸业官营的手段而已。 等上完疏,朝廷震动之时,内阁再找机会放出诸业官营的风声,暗示朝官们同意诸业官营,内阁就撤回上疏。 朝官们必然明白什么是大,什么是小,等朝官们同意诸业官营后,官绅一体纳粮的上疏就当没有发生过。 求上得中,不外如是。” 在他看来。 兵法也就那么回事。 也就是他不想成为将军,不然,还有胡宗宪、戚继光、俞大猷什么事? 李春芳心稍安,闭上了嘴。 胡宗宪却总觉得哪里不对,似乎忘记了什么东西,就像说话时候,明明话到嘴边了,却不知道说什么了。 怪哉! 看着次相兴奋的模样,胡宗宪索性不再想了,毕竟这是次相暂掌内阁想做的第一件事,提出异议,总会让人难堪。 高拱挥笔而就写了道奏疏,让内阁中书舍人刘台呈入玉熙宫。 但就在胡宗宪摇头时,与陈以勤暗藏着激动、兴奋、等着看热闹的眼神发生了碰撞,身体不禁激灵了下。 终于想起忘却的东西是什么了! 圣上的心思! 次相在想着求上得中,却全然忘记了官绅一体纳粮这件事呈上去,圣上会怎么想? 这么多年来,圣上是越来越不在乎官员的死活了,为了黎民苍生,官员是可以牺牲的那一批人。 那官绅一体纳粮在圣上那里,很有可能不等在朝野中引起沸腾,就会被圣上照准! 陈以勤显然早早地就知道官绅一体纳粮对圣上的魅力,却故意没有提及,为的是大明朝的千秋万代。 不久后。 刘台回归。 带回了圣上的旨意。 看着奏疏上那朱笔御批的鲜红“照准”二字,高拱不笑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