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没有奸臣,都是贤臣!-《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第(2/3)页

    “老三儿总说,是老大儿耽误了他,要不然,假以时日必成将军,听说北疆在打仗,我大明朝军队的元帅是王崇古,先锋将军是戚继光,这两位与大儿素有来往,经常送东西来府上,想来能圆三儿的心愿。”张老夫人说道。

    为了儿子们的事情,张老夫人琢磨了好久了,结合儿子的意愿,和自家的权势,给三儿子找了个‘好去处’。

    北疆战场!

    换作普通人家,绝对不愿意将儿子送到战场上,虽说大明朝对鞑靼是优势,但开战就意味着要死人,谁知道死的是不是自己。

    可是,张老夫人看来,战场就那么回事,大明军队方面,元帅是长子提携过的王崇古,先锋将军更是长子一手提拔的戚继光。

    王崇古家族是晋商商帮财东出身,这些年,可没少给张居正送东西,大多不贵,只是些稀奇玩意,张居正、张家人都收过。

    而戚继光,在进京时,专门到相府来拜访了张老太爷、张老夫人,并从浙江那里带来了些精美丝绸和些西洋玩意,礼轻但情义重。

    张老夫人觉得,戚继光就如同张家家臣一般,办事可靠,值得信任。

    把三儿子送过去,有着元帅,有着先锋将军照拂,三儿子的战功还能少的了?到时候,北征归来,不说封个侯,也能封个大将军什么的,张家,也可以称得上是文武双全的家族了。

    光耀门楣,指日可待。

    张老夫人心中的愿景,就这样画给了张老太爷,张老太爷一听,也忍不住心动了。

    曾经的他,不过是个落魄秀才,但也有朝堂上指点江山,战场上挥斥方遒的雄心壮志,可惜时运不济,未能成行。

    所幸,长子文治不错,位极人臣,官居内阁首辅,算是代他圆了指点江山的雄心。

    但武功方面,三子原来在家乡湖北荆州当右卫指挥佥事挺好的,受‘长子波及’,撤职进了京,整天待在府里,本以为壮志实现不了了,可老妻这么一提点,张老太爷觉得对啊。

    大明朝是以文治国,以长子的身份地位,以他以为的两个家臣(王崇古、戚继光)的能力,想必能保证不伤身体分毫,就能战功无数归来。

    到时候,张家也来个侯,文治武功、雄心壮志全部实现,也对得起自己名字中的‘文明’二字了。

    “行,明儿就和大儿说。”张老太爷兴奋道。

    别看张老太爷来京城时间不长,但家乡的口音基本没了,一口京片儿,可谓是地道。

    解决了老三儿的事,张老夫人得到了认可,兴致头就更高了,道:“老四儿不是喜欢海,喜欢西洋玩意儿吗?听说来年开春后,朝廷就要向西洋发船了,让大儿给四儿安个位置,管几艘船什么的,去西洋转一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