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张居正、高拱之争时,这股势力还在。 这便是晋党。 就和昔日晋商一样,走的是“不显山不露水、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路线。 杨博,是晋党党魁,杨府,也就成了晋党大本营所在。 在晋党覆灭时,杨博做出了和王崇古相同的选择,将晋商商帮在朝廷中扶持的官员“卖”的干干净净。 保存了自身,保存了晋党,保住了多数晋籍朝官。 此时的杨府中,杨博在,杨博次子杨俊士也在,把持各路奏章的通政司使张四维也在。 杨博、杨俊士无需多言。 张四维。 这位朝廷新的九卿。 是晋党中的新秀,深受杨博的看重,也得到了次相高拱的重视,同时,张四维还是王崇古的外甥。 能力、身份、地位,就注定张四维未来不同凡响,未来晋党党魁之位,非其莫属。 在书房内。 杨博听次子和张四维念完了王用汲在开化、德兴两县查案结果,没有觉得意外,躺在靠椅上一动不动,却看得出是在出神地想着。 “算算日子,王用汲押解着开化、德兴两县知县回了金陵,那海瑞因妻子生产还没有启程进京,爹,不会出什么事吧。”杨俊士耐不住父亲的沉默,拿着长兄杨俊民从江南送来的消息在父亲面前直晃。 人的名,树的影。 海瑞,海青天之名,在江南可谓是响当当的响当当,没有不敢平的反,没有不敢杀的人。 那天子剑,还在海瑞手上,海瑞用它砍了不知道多少官员,知县,甚至是知府,巡抚都砍过。 杨俊士真怕长兄被海瑞拎着天子剑给砍了。 相貌儒雅的通政司通政使张四维接言了:“那海瑞是个稳重的人,拿不到实证,是不会杀人的,再说,任命海瑞为礼部尚书的公文早就送到了海瑞手上,现在的南直隶总督是赵贞吉,即便人还没到金陵,但也快了,那是个聪明人,不会纵容海瑞胡来的。” “我倒是想海瑞把那逆子给砍了。” 杨博语不惊人死不休,身体还是一动没动,但眼睛却从远处移望向二人,“在做官前,我一而再再而三告诫,不要贪,不要占,老老实实,安安生生,当不了个好官,就当个中官,以后享不完的荣华富贵,现在我就恨当初心软,没有直接打死那不成器的狗东西。” 杨俊士、张四维本以为老爷子爱子心切,会立刻施展手段去救长子,却没有想到老爷子会这般咬牙切齿。 长子性命攸关,老爷子竟一点也不糊涂。 杨俊民跑去浙江,跑去衢州府当知府,其为官,两人也有所耳闻。 上任就与地方胥吏勾搭在一起,沆瀣一气,府下两县有矿,有矿业司的太监在那常驻,杨俊民更是与之称兄道弟的。 钱、权、色,杨俊民是来者不拒,不到一年的时间,杨俊士就听说自己多了十多个“嫂嫂”,全是秦淮河的头牌,有几位嫂嫂还有了身孕。 虽不是昏官,但治下之事也是能平就平偏帮权贵富者。 开化煤矿矿主、德兴铜矿矿主,都是矿业司太监给杨俊民拉的“富贵”,那几百位死去的矿民抚恤,不是没有,而是被杨俊民和矿业司太监给分了。 宁献十万银于官,不舍一文钱于民。 这才有了县衙、府衙抓上告矿民,引发的暴乱。 哪怕没有长兄杨俊民的贪墨账本,也知道贪赃早过百万,更何况还有枉法之事。 根据圣上大律,如此贪墨,起码也是个抄家灭族。 为了拯救家族,老父亲做了不少努力,但人算不如天算,事情总在一步步超出计划。 杨博像是没有看见他们此时的反应,徐徐说道:“只要海瑞插手开化、德兴矿难的事,就灭口销赃吧。” 张四维精神一震,脱口而出道:“灭谁?” “杨俊民!”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