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说的便是“广开社学,开启民智”,大明朝内,要大建社学,为数千万孩童开智,海瑞没想着在京城久待,准备走遍两京一十三省,把所有社学都看看,严防粗制滥造的事发生。 顺路为百姓讲讲国策,使得社学建成后,百姓能积极将孩子送往学校就学。 另外,有社学、有生源,好的老师也不能少,海瑞已经做好了寻名山、访高友,不避辛苦,请那些德才兼备文人教授孩子知识。 而礼部事,海瑞在或不在,其实影响不大,礼部主礼乐、学校、宗教、民族及外交之政。 这嘉靖朝,开端就是大礼议之争,有些老臣都还活着呢,有这些人在,礼仪上面误不了事。 学校,这正是海瑞在做的事。 宗教这就不必说了,儒、释、道三教的大辩论才结束,朝廷对此已有定论,照此办事即可。 民族之上,大明朝不似元朝,没有三六九等人之分,有好日子过,没有人会闹事的。 而外交,弱国无外交,如今的大明朝,显然不是弱国,身为当世强国,外交是最好做的,不用海瑞教,礼部官吏就知道该怎么做。 朱衡、颜鲸对海瑞肃然起敬,能以部堂之身,为民智奔走,海瑞的功德,不比去执行清丈田亩,均地于民国策的陈以勤阁老少。 胡宗宪却没有那么乐观,从袖中取出一叠纸,展开一张,一首诗顿时出现在几人眼前。 “人道冬夜寒,我道冬夜好。 绣被暖如春,不愁天不晓。” 朱衡看完,失望地摇摇头,道:“虽不知何人所写,但不是佳作。” 胡宗宪立马展开了第二张纸,又是一首诗,还是一首六言诗: “露湿萤飞楼空,月昏子规噤声。 何处红妆倚栏,侧闻玄夜凄风。” 颜鲸笑道:“这首诗倒还不错,可怎的读起来,浑身的不自在。” 海瑞面色一沉,道:“不奇怪,这诗中有鬼气。” 胡宗宪见海瑞看出诗中韵味,但还是不言语,又打开了第三张纸,是一首七言绝句: “新绿初长残红稀,美人清泪沾罗衣。 蝴蝶不管春归否,只向黄花深处飞。” 第四张纸,第四首诗: “废地荒园芳草多,少年踏青时行歌。 谯楼鼓动人去后,回风袅袅吹女萝。” 朱衡不住摇头道:“颓丧!” 海瑞道:“鬼气越来越炽了。” 胡宗宪打开了最后一张纸,也是第五首诗,颜鲸吟道: “清明处处鸣黄鹂,春风不上古柳枝。 惟应隔墙英风石,记汝曾挂黄金丝。” 五诗毕。 海瑞、朱衡、颜鲸沉默不已。 胡宗宪望着海瑞,开口道:“这些诗,无一不格调低沉,感情凄婉,但却不是芊芊女子所书,而是我大明朝文人雅士所为,近日以来,两京一十三省皆有见到、听到。 感慨世风日下,恐惧圣上杀戮,追忆往昔盛文之时,以及,缅怀先皇!” 末了四字。 震惊了海、朱、颜三人。 活着的文人,又开始作妖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