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些日子,他都在忙碌“简化文字,加注音脚”的事,不怎么掺和朝廷事务,但无关任何立场,海瑞只想着君父能活得久些。 那紫禁城,宫深墙高,抬头望去,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不适合人住,更不适合大明朝的君父住。 西苑,挺好。 “附议!”刑部尚书潘恩附和道。 那以他的名义,引发的伪造奏疏案,险些要了他的命,要不是圣上宽慰,时时让太医院院正、神医李时珍常去看望,他这条命八成就撂那了。 君恩大于天,不得不还。 “附议!”工部尚书朱衡紧接着表态。 两万五千里直道的五年工程初启,圣上的龙体,工部官吏甚至比圣上还要关心。 接下来,都察院左都御史颜鲸等数位堂官纷纷“附议”胡宗宪之言。 贤君在位,除了杀伐之心盛了些,总体而言,利大于弊。 半数左右的阁老、堂官拒绝劝说圣上龙驾腾迁,张居正很是无奈,这群“幸进之臣”,丝毫没有想过皇权再这样膨胀下去,臣权当如何自处? 但这都不是能摆在明面上说的东西,反对之声这么大,连票拟都不必了,张居正只能将“劝圣回宫”的事暂且按下,继续道:“第二件事,是礼部尚书海瑞上疏,请立皇孙朱翊钧为亲王,择地就藩!” 此话一出。 不亚于一记惊雷,在众人耳边炸响。 废裕王一脉,终于要有结果了吗? 尽管很多人料到会有这么一天,但想起过去那些年,为废裕王朱载垕,为景王朱载圳在朝中摇旗呐喊,请立储君,忽然有种隔世之感。 这一刻。 严嵩内阁、张居正内阁,两代内阁及六部衙署文武百官,都成了那戏台上的丑角。 自庄敬太子病卒后,围绕着裕王、景王,朝廷掀起了无数纷争。 然而,裕王被废,景王逐国,让老臣们为之扼腕叹息。 但一部分朝臣以为,洪武旧事可能重现,圣上或会立皇孙朱翊钧为大明朝储君。 在听到皇后娘娘有孕的消息后,这部分臣子心就凉了半截,这封王就藩的提议再出,整颗心可谓是拔凉拔凉的。 不过,任谁也没有想到,这提议来自海瑞。 要知道,世子朱翊钧就住在海府中,在圣上首肯下,海瑞成了世子师。 如果世子能承继大统,海瑞就能成为帝师。 一时间,阁老、堂官们心里百味杂陈,不知道该怎么想,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海瑞站了起来,解释道:“阁老,此提议虽由我所出,但出自李王妃之口。” 没错。 亲手断绝世子皇帝之路的,不是海瑞这个师傅,而是李王妃那个亲生母亲。 住在海府这段时间,李王妃从海母、海妻身上,见识到了不同寻常朝廷大员母亲、夫人的东西。 那便是现实。 不是世间那些灰暗的现实。 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依然努力生活。 朝廷上下,任谁都看得出来,世子被册立为储君,乃至于登基为帝,可能已经不太大,准确来说,几近于无。 与其在海府,在京城,在圣上眼皮子底下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压抑人性,表现得非常适合当皇帝的模样。 李王妃觉得,不如给世子一个快乐、健康、正常的幼年、少年。 王妃思考了很久,在闻听皇后娘娘有孕后,彻底下定了决心,让海瑞代她向内阁提出世子封王就藩的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