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初见成效-《遇见你是冤还是缘》


    第(2/3)页

    “各位家长好,”我扬了扬手中的宣传单,“我是省医学院临床学院大二的学生,我们筹备了一个大学生家教服务联络平台,不知您有没有兴趣看看?”

    大多数家长漠然,好在有一个四十出头的阿姨接了我的宣传单。

    这位阿姨漫不经心的扫了扫宣传单,但很快极为专注地阅读宣传内容。

    “真的吗?这是真的吗?”阿姨嗓门很大,她开口说话,即刻吸引了附近的几个家长。

    “什么事?”好几个和这个阿姨熟悉的人问道。

    “家教服务联络平台,”阿姨扬了扬手中的宣传单,“李某某家长,章某某家长,我们前几天不还谈这件事吗?都想找个大学生给我们的孩子辅导辅导。你们看,你们都看看!”

    我赶忙趁机将手中的宣传单递给那几个家长。很快,这几个家长议论纷纷。因为他们的议论,周边的家长也凑过来接过我递出去的宣传单。

    宣传的突破口就这么被打破了。

    十二点一刻大家齐聚学院门口的小饭馆。

    大家都很兴奋。每个人手头的宣传单都散尽了。

    大家喝着茶,互相交流心得。

    每个人的感慨不同,但都有一点,大学生家教服务联络平台对每个家长和每个学生来说都是新鲜事物,家长和学生都流露出莫大的兴趣。

    在那个年代,也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任课教师给学生搞课外辅导,虽不很普及,但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这种辅导因为面广,对象多,往往没有针对性,辅导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而如果一对一辅导,辅导费高昂,一般的家庭承受不起。

    大学生替代任课教师走进家庭,授课经验虽不及任课教师丰富,但是他有任课教师无法具备的条件:年轻,有感染力,能和孩子走在一起,最大的优势还是廉价,高效。

    然而,在此之前,大学生和家长的对接往往在私下里进行,渠道单一,窄,没有选择性。

    家长的需求因此得不到很好的满足。

    大学生家教服务联络平台恰好搭起了家长和大学生对接的桥梁,就像艾贞子和我预测的那样。

    草草地吃了中饭,我们分头执行第二项任务——到繁华接头定点宣传。桌子凳子和宣传标语我们都准备好了。

    六个人,分三组进行。如何分组我们做了讨论。丁莹和朱德发一组是必然的。最后我们确定下来,徐峥平和曹水根一组,我和艾贞子一组。

    我们去的是长安街。

    长安街是学院附近最繁华的街道。道路宽阔,笔直,平整。两旁的店面生意兴隆,顾客进进出出。

    我们在街道口一个拐角处定点宣传。

    我们把桌子凳子摆好,将宣传海报置放在桌子前端,每一个走过的路人都能很清晰地看见宣传海报。

    天空晴朗。深冬时分,有阳光的地方和无阳光的地方温差很大。

    我们把桌子摆在阳光下,可是,过不了多久,阳光好似有脚步,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一开始我们只是静静地坐在位置上等候,后来,为了吸引来往行人的注意,我们轮换着叫唤,这么一来,有很多行人走到我们面前咨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