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八月二十五日我在时隔十年之后回到了阳江县这个我魂牵梦萦的地方。谁想到离开时我还是个黄毛丫头,回来却已是一个大姑娘。 我相信就是我的村庄还存在,我走进村庄也没有几个能认出这个大姑娘就是郝珺琪了。 从这个角度看,父亲的顾虑是多余的。可父亲怎么能不顾虑呢?父亲在听说我回阳江县工作之后心事重重自然是担心我被人认出,从而牵出他这个杀人凶手。整天活在恐惧中,父亲也够煎熬的。 班车到达阳江县车站已经是黄昏时分了。 十一年前的早晨,父亲带着我坐上最早从车站发出的班车,那是我第一次坐班车,第一次到阳江县车站,也是我第一次到阳江县城。 车站和县城都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只是觉得县城里的房子漂亮,高。 所以,当我和齐正哲提着六七个大包小包气喘吁吁站在阳江县车站出口处(其实,齐正哲跑了几趟才把所有的包和蒸包子的蒸笼拿到车站外来),那连着几家小小的一眼能看见墙壁上的油烟的小饭店和对面一栋五层楼高的“知青旅社”以及两三辆向我们驶来黄包车都给我极其陌生的感觉。 看来,我来的并不是我的故乡,而是我远离了故乡。 这个在我看来是故乡的地方其实是陌生之地。是他乡。齐家屯反而成了我的故乡。 又是悲从心头起。十年,足以改变一切。故乡变成他乡,他乡成为故乡。那么,“不离不弃,永结同心”的誓言被改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你看,我们是不是成了卖包的了。”齐正哲打断我的思路。 “那我开始叫喊了。卖——”我即刻恢复常态。 “你还真叫呀。” “开玩笑了。你想好了去哪里了,正哲哥?”我问道。 “咦?你好玩呗。这里是阳江,是你老家,你问我去哪里?” 我的脸红了,是习惯,是习惯了齐正哲的安排,我才会问出这个话来。 “很正常啊,因为这地方我跟你一样陌生。除了那次父亲带我逃难我进这个车站坐过一次车,我比你好到哪里?” “难道你长到十二岁都没有进过城,也没有逛过街?”齐正哲越发诧异了。 我摇了摇头,“是不是对我很失望?” “是有一点。” 围过来的黄包车见我们没有坐车的意思陆续离开。不是我们不想坐黄包车,是我们一时不知去哪里。 我们足足商议了五分钟,才决定就到对面的“知青旅社”入住。 不到两百米的路程,齐正哲还是叫了一辆黄包车。不是用来载人,而是载包和蒸笼。 “你们小两口是来县里做包子生意的吧?”黄包车师傅很健谈。 “我们不是……”我说。我们这幅样子,谁都以为是小两口。 “还说不是?这蒸包子的蒸笼谁看不出来?” “还是师傅眼尖。请问师傅,阳江县城做包子的可多?”齐正哲说。 “还是小伙子实诚。有十几家吧,也不知道是多还是少。不过,我们县城生意难做。” “怎么了?” “穷呗。” “哦,师傅觉得哪家的包子最好吃?”齐正哲不愧是做生意的,一来就先了解行情。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