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样一幅气吞山河的长卷,只花了半年就绘制完成,且青绿之色,千年不败。 你知道这有多伟大多疯狂吗? 《千里江山图》其实不是一幅画,而是五幅或者五稿。 第一稿水墨勾底; 第二稿赭石上色,让后期的冷暖对比更鲜丽; 第三稿石绿上色; 第四稿再叠加一层石绿,使颜色更丰富有层次; 第五稿石青上色,完成。 如此庞大的工作量是什么概念? 央美一位教授,只截取了画中的一景临摹,墨稿就耗时37天,石绿阶段耗时15天,石青阶段耗时15天。 整 整2个半月,才临摹完全画的十分之一不到。 按照这个进度,临摹完此画尚且需要两年。 但是王希孟只花了半年就全部完成! 难以想象在千年前,那个18岁的少年,是如何日以继夜的伏案挥毫,肆意挥洒! 当初,宋徽宗要求王希孟画下大宋的锦绣河山。 以此象征江山永固,绵延千年,不为不惜满足他的任何要求 其中之一就是为他提供最顶级的颜料。 所以《千里江山图》历经千年,明艳如初的秘密,就藏在这些颜料里 它的颜料不用植物色,全部采用矿物质颜色。 石绿的原材料是孔雀石和绿松石,用来制作首饰的只是中品,国画颜料则全是上品 石青的原材料是蓝铜矿和青金石,同样,用的是上品中的上品 就连画中白色的小人物,颜料都是来自千年贝壳的化石——「贝王」砗磲! 因它千年不变黄。 每一种颜料的制作工艺,更是繁琐至极。 一块天然的矿石,要先经过洗-捣-箩-淘-研-煮-漂七道工艺,初步筛去杂质。 然后连续用水研磨20天,每天研磨8个小时。 最后用水飞法一层一层漂洗沉淀,最终达到标准的颜料——轻细若尘,入水即化,与墨相融,经久不变。 今天,国画颜料的制作工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在看到的《千里江山图》,每道细节都浓墨重彩地诠释了「讲究」二字,闪耀着的正是宝石 的璀璨! 这幅图演绎的前世,是王希孟天才少年的意气风发,今世则是非遗守护者呼吁寻矿与传承的苦心。 王希孟,宋徽宗亲自调教的天才少年,半年成画,绘作后去向不知。 有流传说他染疾病逝,也有人说他隐秘处死。 在探究这个历史故事时,现场就把相关专家请上了台,给出了好几种解释。 第(2/3)页